阿扁總統時期,李遠哲建議實施教改,把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踢出校園也快有二十年了,課綱內從此無倫理道德,弟子規,公民道德的課
政策的錯誤比貪污還可怕,執政者錯誤就錯到底,從不認錯,也不改錯,但不知是否知錯,
孩子從小成長,必須由學校和家長一起糾正改進,這是條辛苦又漫長的路,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E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personal perspective
originally written by E
從規範倫理學角度,當代學者更不會支持反覆誦念經文,卻不求理解的教學方法。因此讀經活動看來只有一個用途,就是「娛親」。在親友聚會的場合,可以叫小朋友出來背經典,讓大人拍拍手說好厲害。就這樣。

但彩衣娛親式的「小孩使用法」會產生道德問題,因為這是把小孩當做滿足自己的工具。小孩本身應該是大人行為的目的,但現在成了滿足大人的手段,這代表讀經活動沒讓小孩變好,反而是讓大人變壞了。

此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現今許多小孩背的經典,並非四書,也不是唐詩三百首或三字經,而是《弟子規》。《弟子規》在我年幼時非主流的幼教文本,這也不是學界認可的華文經典,但卻有大量的讀經班將這東西當作背誦的唯一經文。這就存在危險性。

部份學界人士也出面批判《弟子規》的思想內容,其中有位朋友的結論是:「守《弟子規》,變龜子弟。」整體來看,《弟子規》的問題在於把深厚的儒家思想簡化、 曲解為扁薄的形式主義,算是「禮教吃人」的代表型,也是最應該批判、破除的儒學末流,結果家長卻喜滋滋的要「子弟」們背。

《弟子規》粗分為「孝順」(孝)、「與兄長互動」(悌)、「自我行為要求」(謹信)、「博愛待人」(愛)、「親近仁者」(仁)、「求知方法」(學文)等幾個段落,多是具體的行為要求。作者的想法很簡單,你只要依照四書五經的傳統行為標準過活,就會是個好人。

他提出相當多且零碎的行為標準,像是「晨必盥,兼漱口」,早上要洗手、漱口(沒刷牙哦,「盥」字古意是洗手,頂多加洗臉),衣服釦子要全釦完,鞋襪要穿很緊,甚至連拿空的容器都有標準。這可能是清朝人的良善習慣,但現代人該完全參考嗎?不盡然,你只能透過「詮釋」來改動部份內容,讓它能對應現代生活。像「晨必盥,兼漱口」,我所找到的讀經班白話本,都將之解釋為「洗臉刷牙」,這就代表他們也認為應該要修改其內容。

但「生活習慣」或「禮儀」的部份都還算好修改,通常補充即可,「倫理」部份就麻煩了。

像是「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現在的讀經班解釋,多是說「公物」不可私藏,這樣會被法辦,老爸老媽會心傷。但這並非原意,因為若參考上一句「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是指在家庭情境中的小事,因此「物雖小」應該也是家庭中的小物。小物不可獨享,這種家庭共產想法或許適合清朝的家庭,但在私有財產制盛行的今日,這套已行不通了。

因此解經者只好把原屬家庭情境中的「小事」「小物」解釋成「出去做事,雖惡小,也不可為」和「持有公物,不可私藏」來解釋,但這樣會讓語句意義變得很怪,之所以不做惡、不貪污,是因為「子道虧」「親心傷」,而非基於社會責任,這也未免太偏狹。

任何一部「講得太明」的經典,都會有這種詮釋問題,甚至「詮釋學」這門學問,就是因為宗教經典講太明,很難「抝」回來,所以才產生的。《弟子規》作者原本所 要求的規約,於現今世界已多不合用。

(資料:別再拿弟子規荼毒孩子了!家長自己不見得懂還要孩子浪費時間學?)

Opinion Sources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16/09/05/dont-abuse-your-child-with-this-shit/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