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歐洲突然變得極度安靜,似乎能聽到每個人的心跳。
所有人都假裝睡著,只有馬克龍不能睡,他連夜奔赴莫斯科與普京懇談!

而美國大軍已經從天而降,8500名美軍抵達波蘭和羅馬尼亞。

而美元正在和歐元干仗,北約在和俄羅斯對峙,美帝想挑動無邊戰火。

烏克蘭瞬間發現自己是多餘的!這個格局太詭異了!


如果你用平面思維,看到的就是美國在挑唆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而美國想趁火打劫。

這是二維世界的表面邏輯,烏克蘭演員司機一直就是二維生物,這貨還以為自己才是主角。嗯,所有人都應該幫助烏克蘭奪回克里米亞、“解放”頓巴斯,烏克蘭是整個故事裡的“大國”。

如果你用三維邏輯觀察,你看到的完全是另一翻場景——美國才是最大的BOSS,烏克蘭還沒有開戰,美國已經成攻派兵侵入至少四個歐洲國家。美國已經向德國、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分別派駐了不少士兵;尤其是德國,美國原來就有接近3萬駐軍,又新成立了第56砲兵部隊,可以直接部署戰術核彈,這太狠了。

美國又向烏克蘭派出了大約8000名特種兵,已經分佈進入烏克蘭軍隊成為教官,說得直白一點,美軍用8000名士兵掌握了一支25萬軍人的烏克蘭大軍,而這支軍隊都是烏克蘭政府自己出錢在養著。

其他兩個小國都是配角,就不細說了。

美國已經不知不覺,成為整個遊戲裡最大贏家。俄羅斯17萬大軍集結在俄烏邊境,打又不是,不打又不是,只能乾著急,隔著東烏大平原罵美帝的娘。這場景讓人非常不爽……

回到本文的開頭,你用四維立體視角來觀察整個美俄博弈,真的太詭異了。

【紫禁軍機處】緊急帶領大家分享這十分緊張、歐洲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1、美元和歐元一直在干仗,就在2月3日之前,美元眼看著已經把歐元幹穿1.20000的歷史性底部;歐元如果再破位,就會徹底被美元收割成藥渣。

2、美軍的一切佈局都是為了維護美元霸權,打擊歐元收割歐洲人的韭菜。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戰場的佈局,你會發現特別有意思的現象。

3、北溪-2號是俄羅斯捅進美元心臟的一根鋼針,每年大約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量不是特別大,關鍵是俄歐能源結算已經簽約要用歐元結算。這個先例一開,俄羅斯與歐盟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都是互動起來,將來全部都用歐元結算;嗯嗯,美帝就徹底慌了。歐元區是美元稱霸世界的根據地,而美元-石油結算體系則是美元霸權的命根子。

4、普京啥也不說,直接車、馬、炮將軍,這個“將軍”不是將烏克蘭,而將美元霸權的車!

中國此時此刻立馬送上神助攻,2月4日中俄簽訂1億噸石油超級訂單,以及巨額天然氣供應合同,這些項目全部使用歐元結算。

這個不需要歐洲人同意啊,中國自己有的是歐元,我們和歐洲人做生意賺的錢,直接拿來買石油、天然氣,太爽了。

普京啥也不說,直接再將軍!美元果然開始暴跌,從2月4日至今,美元跌得鼻青臉腫,跌得他媽都快不認識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金融戰爭”!
5、為什麼美國還要繼續派兵呢?而且還有可能派出更多的軍隊呢?

道理很簡單,拜登已經發現老帥不保,必須玩命派出大軍來保護美元在歐洲的市場地區,以及保護歐洲能源市場不被俄羅斯侵占。這是核心。

6、故事瞬間就變質了——歐元是美國真正要打擊的目標。

北約成了美國幫兇,美國帶著北約30國,綁架了整個歐盟30國當成“人質”,然後利用與俄羅斯大軍交戰進行威脅,如果歐洲國家要跟著俄羅斯跑,就直接“毀滅”歐元區。

搞笑的是,歐洲人正在幫著美帝玩命打壓歐元,而歐洲人大多數沒有覺醒,被劫匪信誓旦旦的“價值觀故事”所催眠,大家都認為這個強盜才是好人。

馬克龍是清醒著的,但是被整個歐洲的人嘲笑和諷刺馬克龍,竟然想跟俄羅斯合作?
7、普京大帝啥也不說,直接將軍!要么,開通北溪-2號,歐洲和俄羅斯、中國一起幹掉美元霸權;要么,直接開戰,美國派兵在東歐戰場和俄羅斯大軍正面衝突,不要投機取巧,不要忽悠歐洲人,歐洲人事實上根本不會為美國人打仗。

8、美帝不知不覺掉進了自己挖的超級大坑,要么丟掉美元霸權,要么丟掉美軍霸權,弄得不好有可能兩個都會丟。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Lopi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personal perspective
originally written by Lopi
(1)本文作者不明,也沒有主要媒體願意轉載,屬於個人意見。
(2)烏克蘭開戰,美國主張打經濟牌制裁,全球石油價格將高漲,沒有國家因此獲利。尤其是美國今年是大選年,開戰對執政黨選舉不利。
(3)烏克蘭問題的源頭來的烏克蘭2019年的國家憲法修正案,把加入歐盟和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明定於基本法裡面,希望藉由北約同盟聯防,來抵抗俄國威脅。 不料為此引來俄國在烏克蘭還沒有加入北約聯防以前,提早動手,以防止北約將來在烏克蘭駐軍和部署飛彈,直接威脅俄國。參考[1][2]

Opinion Sources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Ukraine–NATO_relations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1–2022_Russo-Ukrainian_crisis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