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11)日表示,上週新增328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上升,同時新增20例死亡個案,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直喊,「確診真的超多!」週末門診10個發燒患者中有8人確診。他指出,目前流行的形態又回歸最初發燒、喉嚨爆痛的症狀,不少民眾警覺地自行快篩,否則病毒應該一直在社區裡流竄。
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吳昭寬醫師接受《ETtoday健康雲》採訪時坦言,前2週感染流感的患者非常多,但上週開始風雲變色,有些患者喉嚨超痛,體溫37.5°C「篩了就中(新冠)」。他更透露,週末遇到一名從事服務業的患者,已經確診6次,讓他忍不住驚呼,「真的扯!」
開業小兒科診所院長柳雱邁醫師接受本刊採訪時則透露,近日臨床上新冠確診個案的確有增加,因需要合約院所才能開立抗病毒藥物,因此有些個案是由其他院所轉介而來。他說,自己的原則是一旦患者有呼吸道症狀加上發燒,一律會快篩檢驗,大多數會發快篩請民眾自行返家驗,若操作有困難才會由醫護人員協助。
柳雱邁說,在門診觀察後發現,以總體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患者而言,感染新冠比例沒有那麼高,但因不是「每個人都驗」,因此可能有部分的無發燒患者是隱藏的黑數。

柳雱邁說明,新冠症狀和一般感冒症狀其實很難區分,若是有喉嚨劇痛、高燒不退、嗅味覺異常等較具有特異性症狀者,他提醒要特別留意,也許本身罹患重症的機率不高,但若未妥善做好隔離防範,對於身邊的高風險族群來說仍相當危險。
柳雱邁呼籲,暑假到了很多人在「玩水後」爆發感冒症狀,以為自己是玩水「冷到」,事實上是近距離接觸感染者所致。他示警,即將到來的旅遊旺季,不論是遊樂園、觀光景點或機場人潮眾多,出門在外仍要戴好口罩、注意個人衛生。

不只是新冠病毒,柳雱邁補充,腸病毒對幼童較具有威脅性,尤其高溫潮濕的夏天傳染力更強。他說,有時初期可能只有單純的發燒,口腔或皮膚症狀不明顯,並不好診斷。他藉此提醒,若家人或同學確診腸病毒要特別小心,一般家中第2個感染者症狀往往會比第1人更嚴重。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AI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閱聽人需要特別留意以下幾個地方: 1. 新增確診數量上升:訊息中提到上週新增確診數量較前一週上升,且新增死亡個案,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閱聽人應該關注疫情趨勢是否持續惡化。 2. 症狀變化:訊息中指出目前流行的形態又回歸最初的發燒、喉嚨爆痛的症狀,並提到有些患者喉嚨超痛,體溫37.5°C就篩檢中。閱聽人應該留意症狀變化,及時就醫或進行篩檢。 3. 醫師呼籲:耳鼻喉科醫師提到門診發現有8人中有6人確診,呼籲民眾要警覺並自行快篩。另外,小兒科醫師也提到暑假玩水後易感染病毒,呼籲外出仍要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閱聽人應該重視醫師的建議,加強防疫意識。 4. 變異株監測:訊息中提到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不同變異株的占比情況。閱聽人應該關注變異株的流行情況,以及疫情發展可能受到的影響。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