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in to view content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3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Asdfgh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Asdfgh
假的,「劉起洪防騙」原詐騙內容確實為詐騙說明,但是這是二次詐騙。詐騙集團鎖定曾受騙被害人,利用先前獲取資料,再次撥打電話給民眾,假稱為律師、警方、檢察官及銀行、任何可以幫助你的人,表示先前遭騙取款項可退回,須按照指示操作ATM或網銀,若民眾聽信操作,實為再次匯款予詐騙集團。詐騙集團聲稱擁有獨特網路技術及特殊管道,可以幫助追回遭詐金額,透過加Line好友後,依其指示,先以繳交「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匯款。

台中市警局刑警大隊經濟組指出,二次詐騙是詐團透過網路臉書或其餘平台,張貼可以追回遭詐款項資訊,詐團以此引誘先前曾受騙的民眾,對方會要求先點擊連結經LINE加入好友。使用網路銀行轉帳、刷卡等,巧立名目向對方收費。

詐團間應是從第一次詐騙取得被害人個資,其後由另組人馬或賣給他人,繼續鎖定同對象訛詐,且被害人首次遇害雖已有警覺,但仍利用對方急於追討心態,再透過小額詐騙,但因詐團多為境外或大陸地區人士,鎖定身分有相當難度,警方呼籲千萬別亂信不明網路資訊。

References

https://www.vac.gov.tw/vac_home/changhua/cp-1228-113572-105.html
二次詐騙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6377797
二次詐騙做「警政署假公文」

https://tw.news.yahoo.com/news/二次詐騙-新手法-詐團誆能追討遭詐騙款項-090617129.html
詐團誆能追討遭詐騙款項

https://tw.news.yahoo.com/news/二次詐騙-可追回遭騙款-中警提醒勿輕信網路訊息-022452957.html
追回遭騙款!?|中警提醒勿輕信網路訊息

二次詐騙做「警政署假公文」 婦人一再上當60萬全沒了 | 聯合新聞網

「二次詐騙」手法近年不算罕見,但台中市近期又有4人遇害,詐團利用對方先前被騙急於追回錢,還自製假的警政署公文佯稱有管道可...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6377797

「二次詐騙」新手法! 詐團誆能追討遭詐騙款項

又有詐騙新手法,小心被「二次詐騙」!台中有民眾掉入詐騙集團的圈套中,詐騙集團設立群組,誆稱可以替被害人追回被詐騙的錢,但是要收取保證金,沒想到真的有被害人信以為真,刷卡14萬後,才發現自己又被騙了。另外,雲林警方逮到一名65歲老翁當車手,為了躲避查緝,還不停戴假髮變裝。

https://tw.news.yahoo.com/news/二次詐騙-新手法-詐團誆能追討遭詐騙款項-090617129.html
selene raymond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true 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selene raymond
多謝分享。首先,大部門玩社交媒體的群體並沒有個人隱私安全的警惕心,釣魚網站發送的註冊有禮、抽獎等訊息也經常會上鉤,總的來說對隱私根本沒有任何概念。
我再加幾句,為什麼我們的「個人資料」需要被保護呢?這是因為,如果我們的個人資料被別人知道了,可能就會接到很多廣告信或是廣告電話,如果是被歹徒知道就更糟糕了,歹徒可能會假冒我們的身分去做壞事,讓我們的親朋好友被騙,造成金錢上的損失,或是和我們一樣,個人資料也被歹徒騙走,這樣歹徒又可以拿他們的資料去詐騙更多人了。

References

https://isafe.moe.edu.tw/article/1831?user_type=4&topic=8

如何保護網路上的個人資料? | 全民資安素養網

個人資料是什麼?為何要保護個人資料? 各位同學有聽過「個人資料保護法」嗎?你知道這一項法律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個人資料保護法」主要是用來保護我們的「個人資料」安全,這裡提到的「個人資料」,包括我們的姓名、生日、身分證號碼、聯絡方式等等,只要是可以讓別人知道我們身分的資料,都算是「個人資料」。 為什麼我們的「個人資料」需要被保護呢?這是因為,如果我們的個人資料被別人知道了,可能就會接到很多廣告信或

https://isafe.moe.edu.tw/article/1831?user_type=4&topic=8
lewis nick mark this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originally written by lewis nick
2021年美國發生的詐騙案中,有高達25%始於社交媒體,相關的受害者總計損失了7.7億美元。以損失的金額計算,排名第一的是投資詐騙,第二名為愛情詐騙,若是論及詐騙數量,購物詐騙當仁不讓。
藉由社交媒體展開的詐騙數量與金額年年增加,在2017年時,相關詐騙的受害者人數為5,000人,詐騙金額為4,200萬美元;但到了2021年,受害者數量增加到9.5萬人,詐騙金額更達到7.7億美元,是2017年的18倍。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