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在瘟疫蔓延時
君看一葉舟
2020-02-01 | 葉家興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被譽為「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牛頓,在劍橋大學就讀時便展現驚人秉賦。他在入學的第3年(1664年)大學還未畢業,就得到一筆足以讓他完成研究生學位的獎學金。不過好事多磨,隔年他取得學士學位時,倫敦史上規模最大的瘟疫爆發,這場延續18個月的瘟疫,造成10萬人死亡,相當於1/4的倫敦人口。當時許多人包括英王查理二世都逃離倫敦,到外地避難。劍橋大學關閉,空有獎學金卻無學校可讀的牛頓只有被迫回家自我隔離。

 毫無疑問,與疾病對抗的是每一個人的免疫系統,而不是疾病宿主的國籍、階級、身分與財富。一旦大學關閉,所有人乖乖回家自我隔離。

 沒想到,因瘟疫而離開倫敦,在老家過著隔絕生活的牛頓卻在知識上大放異彩,他在這段時間先後發展出微積分、古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知識體系。1666年9月,倫敦發生一場延燒4天4夜的大火,而大瘟疫也在同時慢慢絕跡。1667年4月,離開兩年後的牛頓才再回到倫敦繼續科學研究之路。

 近1/4的倫敦人口死亡,大科學家牛頓與那場大瘟疫的故事,驚險地為人類見證了疫情當前無分你我的無奈。歷史無法假設,不過當年的大瘟疫如果帶走牛頓的寶貴生命,人類數學與物理學進展會不會因而延緩多少年呢?

 在人類史上多次的瘟疫過後,由於微生物學、醫學等相關領域的進步,人們已經去除神靈迷信,冷靜、客觀、理性、科學地處理與控制各種傳染性疾病。不料,在21世紀的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官員們竟相信某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成為病毒的帶原者。

 根據日前公布的相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監測措施工作指引,一樣是從大陸、香港、澳門地區入境的民眾,竟然有不同的隔離規定。這種監測管理措施並非出自公共衛生的專業考量,而是基於國籍、身分所做的差別待遇。

從公衛角度來看,陸生、陸配、台灣民眾或外籍人士自陸港澳入境,其受疾病感染的風險是相似的,理應以同一標準進行管理監測。(甚至,陸生一般不到30歲且都在來台前通過健康檢查,可能風險比其他年邁或有慢性病的本國公民更低!)但事實上,目前僅有陸生被要求進行集中隔離,類似情形的陸配則需居家隔離,同樣自陸港澳入境的無症狀本國或外籍人士卻只需自我健康觀察14天,不禁止外出。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防疫是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錯誤的防疫措施將有嚴重的副作用,或對社會整體的經濟及公衛安全造成損害。如果風險高,就要採取高監測標準。反之,就應該採取類似其他國家通用的作法,針對入境但無症狀人士(無分身分、國籍)要求過去14天旅行紀錄的健康申報及連續14天自我醫療監察報告。

 人非機器,每一個人都會生病,歧視與差別化對待病患,等於歧視自己或自己的親人。從大局來看,台澎金馬也非自成宇宙,可以在人類社會孤立存在。事實上,作為當下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歧視他者等於侵蝕自己未來安定與安全的根基。

 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在廟堂高位者應該修文德以來遠人,而不是擴散恐慌和人性中的自私來攫取政治資本。治理之道脫離科學精神,只會治絲益棼,讓自己的處境更加不堪,人民的未來更加不安。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uienwt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uienwt
中港澳入境的學生及教職員工,如有湖北省(含武漢)旅遊史,需進行居家檢疫 14 天,留在家中(或住宿地點)不可外出上班、上學 (課)及出國。
中港澳入境的學生及教職員,如無湖北省(含武漢市)旅遊史的師生教職員,建議入境後在家休息 14 天,避免到校上課上班。如有發 燒或呼吸道症狀,均請主動與縣市衛生局聯繫或撥打 1922。
從以上看來,並沒有所謂歧視與差別化對待。

References

https://www.cdc.gov.tw/File/Get/owN3_pF2udHcVOuUdMaqRw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