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黃豆確實含有許多有益養分。有實驗調查了六千名乳癌患者,證實食物攝取大豆異黃酮較多的組別存活率較高。(等效黃豆約每天2.5克,完全吸收之前提下)然而豆類製品大量攝取有引起痛風之虞,建議豆漿別當水喝適量攝取即可。
02.只是一般性建議,沒什麼問題。只要平時攝取營養均衡,因為喜好而避免某種水果並不會造成什麼健康風險。
03.葡萄柚含有的柚皮苷廣泛存在於柑橘類水果,其確實會造成肝臟的CYP450代謝減緩,但是學界未有造成疾病之報告,要造成毒性之所需劑量亦百倍於一般攝取劑量。所以日常只要在有使用可能造成交互作用之藥物時避免葡萄柚攝取即可。
04.飲食睡眠的衛生都是對健康很重要的面相。對於褪黑激素之解釋有因果倒反的問題。應是褪黑激素於夜晚分泌後慢慢引起睡意,是身體調節日夜節律的機制。缺乏褪黑激素確實有些研究認為會造成憂鬱等精神症狀,例如日夜周期長的北歐自殺率較高,然而實務上,精神疾病的成因常是多重原因(基因、壓力因子...),且常有失眠的共病現象,區分並不容易。
05.果汁機不會破壞纖維素,因為纖維素是分子層次的物質,結構由原子間的共價鍵結合,遠小於果汁機刀鋒厚度。不過若不想流失營養素,應該要連果汁渣一起吃。
06.水果與蔬菜是非常不同的兩類食物,營養素組成也不同。從參考文獻的文章中(引用數據來自USDA:美國農業部資料庫)可以看到,在維生素A方面,常見蔬菜的含量遠高於常見水果的含量。因此都建議攝取。蔬菜當然煮熟較衛生,雖然難免損失營養素,但仍然很有營養價值。
07.每日若沒有劇烈運動而流失大量水與鹽分,或是心臟或腎臟功能不佳的話,不超過三千cc對大多數人的身體應無害。維基百科指出水中毒對老鼠的劑量為90ml/kg
08.日常飲食對於血液酸鹼的影響微乎其微。身體的酸鹼值受到精密的調控,正常都維持在7.35~7.45間,偏移0.1到0.2就有病理意義,偏離0.3或更多通常是嚴重疾病才會有。且腸胃道中,胃中酸鹼一定是1到3,腸道內須為8,否則無法消化食物,一般食物本身的酸鹼強度遠不及於胃酸或胰液。
09.此流言分兩部分:確實有研究認為茶對於幽門桿菌有抑菌效果,也有動物實驗指出胃炎現象可提升攝取量而減輕,所以茶或許對幽門桿菌的胃炎有幫助,不過並未有研究發現可在人身上治癒胃炎。另外查詢USDA美國農業部資料庫,茶不含苯丙胺酸。
10 根據台灣大學食科所於2003年做的研究,抽檢市面44種普洱茶,均未檢出黃麴毒素。研究者亦實驗了茶的製程,檢出之黴菌毒素低於衛生標準。
11.本留言分兩部分闢謠1.小編不專業的找了一下,實在找不到咖啡含有L-dopa的文獻紀錄,因此很有可能咖啡根本不含L-dopa;2.低咖啡因咖啡的製造若是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或是瑞士水洗法,是不會用到化學有機溶劑的。
12.牛奶相關之謠言,泛科學曾做出了引用詳盡的系列文章,結論是目前學界對於牛奶是否會對一般人造成身體疾患並無結論,不需過於恐慌。資料來源文章含有眾多牛奶迷思的闢謠。
13.偏頭痛經常與各種慢性頭痛問題混淆,需經醫療診斷區分。就算確診為偏頭痛,其成因目前醫學界也有不同理論,尚未有定論。原文斷定原因為缺鈣不但不是醫學主流,也失之武斷。
14.綠茶、烏龍、紅茶何者較好喝,是十分主觀的意見,小編不予置評,哈哈!
15.鈣片的有效成分可能性至少有四種,不一定是碳酸鈣。小編查不到善存是哪一種。而且不管成分為何,結石常是體質或腎功能不佳造成的,一般健康人並不會產生。一篇文獻回顧也認為按一般劑量服用鈣片不會造成腎結石機率增加。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MrOrz mark this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originally written by MrOrz
訊息為 Cofacts 回應 https://cofacts.hacktabl.org/reply/AVy8AhX-yCdS-nWhuate

轉傳者並無提出具體問題,故無法再查證。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