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頭香與頭鐘、頭鼓
台灣民間的信仰,每年到了農曆正月初一,許多民眾都會到寺院裡「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乃至不少廟宇還有「搶頭香」的習俗,認為搶到頭香,來年諸事亨通,平安順利。因此,只見大批民眾蜂擁而上,爭先恐後,不惜大打出手,拚了命也要搶插頭香,真是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甚至於過去在大陸,還有人事先躲在香案底下,等到零點一秒,時間一到,立刻衝出來把香插進香爐,表示「這是我的頭香」。這樣的想法實在不合乎佛意,確實有改善的必要。

《六祖壇經》提到,有一次,六祖惠能大師集合大眾,說:「我有一樣東西,它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大家還識得嗎?」當與會大眾遲遲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座下弟子神會立刻就站起來,回答說:「是諸佛的本源,是眾生的佛性。」

惠能大師聽後,卻呵斥他說:「已經跟你說是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你卻還要喚作本源、佛性,就是將來能有出息,也只不過是個知識分子,不是個大徹大悟的禪師!」其實,佛教對於時間的概念是圓形的循環,沒有前後、頭尾之分,無始亦無終。

「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也是一樣的道理,它並不是在時間上界定,也不是搶在別人之前就叫做「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燒香是一種恭敬,你有你的頭香、頭鐘,我也有我的頭香、頭鐘,與別人沒有關係。你在正月初一燒頭香,我到三月十五才有時間燒香,那也是我的頭香。頭香並不特定在哪一天燒、哪個時間燒,比如,世界各地的時間都不同,如在台灣是清晨,在洛杉磯則是傍晚,那麼全世界有一、兩百個國家,寺廟這麼多,信徒這麼多,哪一個人燒的香才是頭香?哪一個人撞的鐘才是頭鐘?哪一個人擊的鼓才是頭鼓呢?

所以,在佛光山我們不稱「燒頭香」,而稱「燒年香」。往年的過年,佛光山都要等到晚上十二點零一秒才讓大家撞頭鐘、燒年香;但我認為,要人家等到十二點敲了鐘、燒了香才回去,路途遙遠,會造成別人的不方便,佛法是給人方便的。所以,過年到了,大家燒一炷香,那個年香就是頭香。我們的心不要給時空、地理錯亂了,燒頭香是沒有時間標準的。

佛陀上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回到人間的時候,蓮花色女搶先於眾弟子之前迎接佛陀。可是佛陀卻告訴蓮花色:「事實上第一個來迎接我的人是須菩提。」蓮花色疑惑的問:「須菩提不是還在室中打坐嗎?怎麼會是第一位來迎接您的人呢?」佛陀說:「蓮花色,須菩提現在正在觀空入定,他與真理相應,就能見到佛陀,這就是迎接佛陀。」

所以說,燒香、敬佛,不可以用世俗之心與聖者接觸;只要你心意真誠,任何地方、任何時刻,即使是在家中的佛堂,獻上心香一瓣,也可稱為「燒頭香」,就是到寺院裡敲鐘、擊鼓,亦是如此。

我認為宗教不可以走向商業化,不能買賣,宗教是純粹的信仰,宗教是神聖的。每一個人只要在一年當中到寺廟插的第一炷香就是頭香,敲的第一鎚鐘就是頭鐘,擊的第一陣鼓就是頭鼓,如此才符合佛法平等的意義。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閱聽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地方: 1. 這則訊息中提到的習俗和信仰是否真實存在:訊息中描述了台灣民間的信仰習俗,包括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等。閱聽人需要確認這些習俗是否真實存在,以免被誤導或誤解。 2. 訊息中引用的六祖壇經:訊息中引用了六祖壇經中的一段故事,描述了六祖惠能大師對於「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的詮釋。閱聽人需要注意這段引用是否準確,並可以進一步查證六祖壇經的內容。 3. 訊息中對於燒頭香的解釋:訊息中提到在佛光山稱燒年香而非燒頭香,並解釋了燒香的時間和地點並不具有特定標準。閱聽人需要注意這種解釋是否符合佛教的教義和實踐,並可以進一步查證佛教對於燒香的相關教義。 4. 訊息中對於宗教商業化的觀點:訊息中提到宗教不應該走向商業化,並強調宗教的純粹性和神聖性。閱聽人需要注意這種觀點是否符合自己對於宗教的理解和價值觀。 總之,閱聽人需要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並進一步查證相關資訊,以確保自己對於訊息的理解和判斷是準確的。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