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電話千萬別先開口!只需3秒 就可能成AI語音詐騙目標

2023-3-22世界日報新聞

如果你接聽一個陌生號碼的電話,一定要讓對方先說。電話另一端的人可能會錄下你的聲音片段,然後用它來模仿你。

這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給大家的建議,該委員會警告消費者要當心騙子,這些騙子會偷偷錄下人們的聲音,然後偽裝成受害者的聲音,向受害者的親屬要錢。

在ChatGPT和微軟Vall-E等人工智能工具興起之際,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描述了這樣一種情況。Vall-E是微軟今年1月展示的一種將文本轉換為語音的工具。Vall-E目前還沒有向公眾開放,但其他公司,如alike AI和ElevenLabs,已經推出了類似的工具。使用任何人的聲音樣本,這項技術可以準確地將書面句子轉換成令人信服的音頻。

聯邦貿易委員會消費者教育專家阿爾瓦羅·普伊格(Alvaro Puig)在該機構的網站上寫道:「你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有人驚慌失措,說是你的孫子。他說他撞壞了車,進了監獄,有大麻煩了。需要你寄錢來幫忙。你深吸一口氣,然後思考可能是詐騙,但這聽起來就像他。」


只需3秒鐘

專家稱,犯罪分子正在利用廣泛使用的「語音克隆」工具來欺騙受害者,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親人遇到了麻煩,急需現金。它所需要的只是某人的一小段聲音,有時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如果沒有,也可以通過錄制垃圾電話來收集,再加上一個語音克隆應用程序,比如ElevenLabs的人工智能語音軟件VoiceLab。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數字法醫學教授哈尼·法里德(Hany Farid)表示:「如果你在TikTok上錄制了一段聲音視頻,那就足夠了。」

他對此類騙局越來越多並不感到驚訝。「這是一個連續體的一部分。我們從垃圾電話開始,然後是電子郵件釣魚詐騙,然後是短信釣魚詐騙。所以這是這些騙局的自然演變。」


「不要相信聲音」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說法,這在現實中意味著,你不能再相信那些聽起來與你朋友和家人的聲音完全相同的聲音。

「不要相信聲音,」聯邦貿易委員會警告說。「打電話給那個本該聯繫你的人,覈實一下這個故事。用一個你知道是他們的電話號碼。如果你聯繫不到你愛的人,試著通過其他家庭成員或他們的朋友與他們取得聯繫。」

Vall-E製造商微軟提到了這個問題,在一篇演示該技術的論文中,微軟發表了一份免責聲明,稱「濫用該模型可能會帶來潛在風險,比如欺騙語音識別或模仿特定的說話者。」該論文指出,如果該工具向公眾推出,它「應該包括一份協議,以確保說話者批准使用他們的聲音。」


今年1月,ElevenLabs在推特上寫道:「我們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語音克隆濫用案例。」

出於這個原因,該公司表示,身份驗證對於清除惡意內容至關重要,而且這項技術只需要付費才能使用。

如何保護自己

不法分子利用語音克隆軟件模仿聲音進行犯罪,提高警惕是很重要的。首先,如果你接聽一個未知號碼的電話,讓打電話的人先說話。如果你只說「你好?你是誰?」他們可以用那個音頻樣本來冒充你。

法里德說當他接到所謂的家庭成員(比如他的妻子)打來的電話時,他會問她一個他們已經知道的暗號。

這是對付高科技問題的低技術手段。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還警告消費者不要相信來自未知方的來電,並建議人們以另一種方式覈實自稱來自朋友或家人的來電,例如撥打已知號碼的人或聯繫共同的朋友。

此外,當有人要求通過電匯、禮品卡或加密貨幣付款時,這些也可能是危險信號。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表示:「騙子要求你付款或匯款,讓你的錢很難拿回來。」#北美 #詐騙 #AI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532
There are 2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Lin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personal perspective
originally written by Lin
內文是翻譯文章,但不需要過度恐慌,保持對通話方的懷疑並避免未知電話。在台灣自保的方式是對付款時的手續實施兩階段驗證,並善用許多驗證方式確認身份。

Opinion Sources

https://fraudwatch.com/what-is-vishing-voice-phishing-scams-explained-how-to-prevent-them/
https://www.cbsnews.com/philadelphia/news/ai-scam-voice-cloning-rising-ftc/
菲菲 mark this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originally written by 菲菲
我自己覺得 由於現在科技發達,AI也開始盛行,其實成為AI語音詐騙的目標很容易,外加大家接起電話的第一句都幾乎會問是誰?找誰?所以很容易被騙。
There are 2 replies deleted by its author.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