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澤連斯基公開叫駡以後,明眼人都看清烏克蘭的結局,澤連斯基的下場。
在庫爾斯克陷入包圍的烏軍,在烏東前線苦戰的烏軍。
前者絕望等死,後者士氣低落。
前者已逃不出包圍圈,後者則是先逃命要緊。
這個仗真是沒法再打下去了。
烏克蘭果然是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奧巴馬時期,美國為了北約東擴,在烏克蘭搞了顏色革命,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克里米亞也丟了。
川普時期,接著做總統的波羅申科,就是唯美國之命是從的傀儡,結果弄出烏東的內戰,頓湼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部分地方也丟了。
拜登時期,他硬是挑動了俄烏戰爭,還鼓動歐洲一起支援烏克蘭,制裁俄羅斯。把澤連斯基捧成英雄,意圖顛覆掉普京政權。
現在又是川普時期,美國想戰略大轉移,想聯俄制中,所以烏克蘭注定被出賣,澤連斯基也從英雄變成狗熊。

英國《經濟學人》的大標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其實這不類似季辛吉的老話嗎?「做美國的敵人很危險,但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看看澤連斯基的末日到來,賴清德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AI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對於國際事務的評論:這則訊息對於烏克蘭和美國的關係、烏克蘭內部情勢、以及國際政治的評論相當片面,可能存在偏頗或主觀臆測的成分,閱聽人應保持客觀態度。 2. 未提供來源:訊息中提到了一些事件和觀點,但並未提供相關資料或來源,閱聽人在接受這些資訊時應該謹慎,並自行查證。 3. 惡意揣測:訊息中對於特定政治人物和國家的揣測和批評屬於主觀猜測,閱聽人應該避免被情緒影響,理性對待這些言論。 總之,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保持批判性思考,不盲目相信其中的觀點,並在需要時進行進一步的查證和比對其他資訊來源。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