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和淋巴腺瘤
( 家裡不開伙的,尤其要注意!)
傳這個信息的,是位年青優秀同事,健壯,好運動,打網球,上個月感冒,淋巴腺腫,到醫院檢查:發現淋巴腺長了一個 6 公分的惡性腫瘤,第 4 期,他發現病症前沒有徵兆,除了shock 還是 shock ,今天開始作化療,他發出這訊息。
大家切記,生活中很多的無形殺手,小心避免:請不要再問,為什麼是我?
這是真的,要不然在使用免洗筷之前,先用熱開水泡個三,五分鐘,妳就會看到漂白劑溶解在熱開水中 ... 為了自己的健康,準備一雙筷子擺在公司,很重要!

強烈建議:
帶一雙筷子放在公司吧,既經濟又環保,而且衛生噢 ...

昨天參加 趙可式 教「安寧療護傳愛種子培班」,趙老師說:妳們什麼都可以沒聽進去,請一定記得 〔 勿再使用衛生筷〕了,

因為越南進來的免洗筷(現在幾乎皆是越南進口的),製作過程材料本身已經長滿了長長的五顏六色黴菌,處理過程是一道防腐劑,一道漂白劑(皆超過標準劑量的幾千倍)等等,都是致癌 carcinogen 的,

趙老師(自從參觀過製筷工廠)已經5年未用免洗筷,為免忘了帶家用筷子,她每一個包包都放一雙,更何況,可以洗過重複使用的才環保呀。
趙可式博士又說:如果你以前到現在,每天用免洗筷吃飯,未來還是如此,有一天被診斷為癌症時,請不用再問 ------- 為什麼是我?

看完後,請再傳出去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4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Shan Chia Wu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Shan Chia Wu
自備鋼筷當然是安全,但免洗筷也不到罪大惡極。依照食藥署102年修訂之免洗筷衛生標準,殘留二氧化硫(一種漂白劑常有的成分)應小於500ppm之濃度。以下附上兩則抽測結果,內容皆未能發現殘留超標。美國毒物疾病登記署所記錄到的二氧化硫健康風險多屬於呼吸系統刺激(例如你去陽明山小油坑就會聞到硫化氫與二氧化硫),暴露常發生於礦場、製紙廠等,也懷疑是致敏物質。然而醫學文獻則未有對於二氧化硫之癌症風險的紀錄。然而筆者對於竹筷製程並無深刻了解,亦無法保證所有竹筷絕對無健康風險,但以上資訊會讓我覺得不須過於恐慌。

References

食藥署免洗筷衛生標準:https://consumer.fda.gov.tw/Law/Detail.aspx?nodeID=518&lawid=117&k=免洗筷衛生%u6A
桃園國中_小_生活與應用科學科科展「學校周邊衛生筷安全」:http://www.tyc.edu.tw/files/CD/science/47/AutoPlay/Docs/B6/B6003.pdf
2016年12月彰化抽測竹筷: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720000497-260107
美國毒物和疾病登記署 二氧化硫:https://www.atsdr.cdc.gov/toxfaqs/tf.asp?id=252&tid=46#bookmark02
上述之詳細內容,223頁:https://www.atsdr.cdc.gov/toxprofiles/tp116.pdf

食品法規條文查詢

中華民國96年06月29日衛署食字第0960404383號令發布 中華民國102年08月20日部授食字第1021350146號令修正 第  一  條    本標準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規定訂定之。 第  二  條    本標準所稱免洗筷,係指以竹或木為原料經加工製成後,不再經洗滌即可供使用之筷子,為一次性使用者。 第  三  條    免洗筷不得有不良變色、異臭、異味、污染、發霉、蟲蛀、含

https://consumer.fda.gov.tw/Law/Detail.aspx?nodeID=518&lawid=117&k=%E5%85%8D%E6%B4%97%E7%AD%B7%E8%A1%9B%E7%94%9F%25u6A

抽驗免洗筷 殘留二氧化硫

用的衛生筷安全嗎?彰縣府消保官抽查內各鄉鎮市之大型賣場、五金百貨行及餐飲店,共抽驗市售免洗筷品項計19件,螢光增白劑全未檢出,有14件檢出二氧化硫含量13到69ppm,但均符合500ppm以下規定。 免洗筷還是少用為妙!一般人都這樣想,但外食不得已,用量還是很高,消保官陳孟雄表示,業者為防筷子變黃、變黑和發霉,通常以亞硫酸鹽(二氧化硫)處理,這次抽驗依衛福部公告「免洗筷衛生標準」。消保官建議盡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720000497-260107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