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環團批蔡政府能源政策錯誤:中研院「去碳燃氫」吹牛過度
00:002023/12/07
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

字級設定:小中大特
科學環保團體「氣候先鋒者聯盟」在12月5日召開記者會,直斥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錯誤,而且台電公司、經濟部、中研院等重要部門也是幫兇,台電燈號繼續擦脂抹粉;中研院提出的「去碳燃氫」更為離譜,竟然宣稱「產出淨能量為投入能量的6倍」,完全無視物理定律,竟然沒人出面糾正,所以他們必須出來召開記者會,還大家一個真相。

氣候先鋒者創辦人,同時也是電力從業人員的楊家法先生表示,台電與中研院最近正在宣傳「去碳燃氫」,他們宣稱「從天然氣中提煉氫氣,分離出固體碳,再以氫氣做為發電燃料,沒有二氧化碳排放問題。」


中研院說明去碳燃氫的簡報出現「偽科學」,熱力學定律表明,能源轉換只會愈轉愈弱,產出能量不可能比投入能量多。 (圖/中研院簡報)
中研院說明去碳燃氫的簡報出現「偽科學」,熱力學定律表明,能源轉換只會愈轉愈弱,產出能量不可能比投入能量多。 (圖/中研院簡報)
氣候先鋒者批評,中研院發現一個無窮大能源的算式,這成就已經超越愛因斯坦了。(圖/楊家法提供)
氣候先鋒者批評,中研院發現一個無窮大能源的算式,這成就已經超越愛因斯坦了。(圖/楊家法提供)
至於遺留下來的固體碳(碳黑),性質與石墨相似,可以做為工業原料,或是備用能源。

這在理論上還不算錯,然而中研院對於去碳燃氫的效率,卻宣傳的非常離譜。在中研院的公開文宣上稱「去碳燃氫,產生的能源增加了6倍」,楊家法對此痛批「天然氣經熱裂解轉換後的氫氣,總能量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哪有產物比原料的能量還高的道理?依照中研院的邏輯,那天然氣發電產生的能源,不就是無窮大了?」


他對中研院表示極度失望「要是中研院是對的,那愛因斯坦發現E=MC^2,根本就遜掉了,我很訝異國家級的科學研究機關,竟會有這樣論述。」

那麼真相是什麼? 楊家法說,以熱裂解天然氣來產氫,這樣生成的氫氣由於少了一部分的可燃物(碳),所以最多的熱值只有原本的55%,換言之,發同樣1度電,要用1.8倍的天然氣為材料來製作氫氣,經濟效益不足。而且碳黑的價格能否像中研院說的這麼高,也是個大問號。

那麼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呢? 根據台電、中研院的說法「去碳燃氫每年可減少7000噸碳排」,這樣很多嗎?台灣核電廠每年的減碳效果就達到295萬6000噸! 顯然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只是核電廠的零頭。

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員陳中舜博士補充說,中研院提出的熱裂解法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之所以在國際上未受重視,就是因為它的產氫效果普通。而且甲烷也是被列為該被減少的溫室氣體,應該做的是減少使用量,而不是換個名目增加使用。至於碳黑,陳中舜表示,要是用這種方法製氫,並做為發電主力,那麼每天生成的碳黑將會非常巨量,工業界要如何消耗? 只能保存了,這種易燃物要是儲存不當,一把火就會快速的燒回二氧化碳,那麼原本碳封存的設想就會完全破功。

再說到近8年以來,蔡政府的再生能源電力鋪設,是否達到減碳效果? 楊家法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表示「從2015年到2022年,台灣發電量增加了298億度電,但是增加的發電量,火力發電佔了98%,而低碳電力只佔2%」。

論其原因,就是因為核電在這段時間持續減少,那些新增的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只能勉強補上失去核能而遺留的低碳電力空缺。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今年核二廠在3月除役停機,所以今年前10個月的低碳電力(核能)減少了55億度,但再生能源只增加14億度,導致2023年的低碳電力,將比2015年的低碳電力還低!

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減碳,經濟部2022年3月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說,「以2005年(民國94年)為基準年,目標:一、2020年要達到減碳2%;二、2025年要減碳10%;三、 2030年減碳20%。

然而,根據環境部2023年最新出版的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最新統計到2021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是297,007 千噸co2e,跟2005基準年的290,552 千噸co2e相比,稱加了2%多,換言之,2020年減碳2%的目標是跳票了。

近在眼前的2025年,「減碳10%的目標」,在增加的發電量皆是火力發電的情況之下,勢必也會跳票!

氣候先鋒者聯盟呼籲,明年新總統上任,請召開能源國是會議,同時順應COP28,全球22國的倡議,支持核能發電,「用科學來評斷,而非由政客評斷核能。」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3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王健哲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王健哲
部分正確,解讀有偏頗。

尚未搜尋到該氣候先鋒者聯盟記者會或原始中研院記者會影片
根據中研院提供投影片第10頁

引用楊家法所言:「天然氣經熱裂解轉換後的氫氣,總能量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哪有產物比原料的能量還高的道理?依照中研院的邏輯,那天然氣發電產生的能源,不就是無窮大了?」
比較有問題的地方在於熱裂解是吸能反應(delta H > 0),產物位能確實會高於原料位能。
其餘內容確實合理,以 產出境能量 / 投入能量 為指標並無太大意義。

但根據中研院提供的參考資料
該研究主要貢獻為以下五點
1. 使用較低能量: 天然氣去碳產氫僅需電解水l/7的能量。
2. 避免氫氣運輸及儲存之問題: 去碳燃氫設備可建置於發電廠即時就地發電,避免儲存、運輸氫氣帶來的問題。
3. 逐步創造低碳電力:可藉由提高去碳轉化率及混氫比例,逐步減碳至零碳發電。
4. 放大零碳電力:若以再生能源產生的電投入,將可達到3倍複利效果的零碳電的產出,可讓零碳電效益以指數方式放大。
5. 提供備用能源及工業材料:去碳燃氫技術所獲得的高品質碳,可用作工業材料,並可當成儲備能源,以應不時之需。

其中在 產出境能量 / 投入能量 並無太大著墨

References

中研院提供的參考資料: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muSldxCODllCZB9FHQgrTPPZ1CwMWSCe/edit
中研院提供投影片第10頁: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pHXYQUqtcDWNd0tqerO_WCPn9kFuA8vO/edit#slide=id.p10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