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LINK
最新科技資訊


口罩能否反復使用?浸鹽水後可100%讓H1N1病毒滅活,但對其他病毒需謹慎 | 《科學報告》期刊
February 5, 2020 admin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一場新冠肺炎讓中國的口罩嚴重告急。

每齣一次門就要廢掉一個口罩,傢裏的口罩即將用完,藥店和網上都買不到,真是急死人瞭。

彆怕,早在2016年,來自韓國慶熙大學的研究者就發現,口罩隻需用普通食鹽水處理後,就具有瞭一定的殺滅病毒能力,至少對2009年爆發的H1N1流感病毒有效。

他們將處理後的口罩來過濾充滿H1N1病毒的空氣,然後再給小白鼠呼吸,結果發現小鼠的存活率達到瞭100%。





空氣中的病毒濃度達到瞭緻死量。作為對照,如果使用普通醫用口罩過濾,小白鼠在4天後就會齣現嚴重的肺炎,10天後全部死亡。

這篇文章發錶在2017年1月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實驗中用到的過濾裝置
早在3年前,該文章就預測瞭口罩短缺的可能性。

作者在開頭說,在疫病大流行時期,生産能力不足和製造過程耗時,會導緻口罩供應有限。

N95口罩雖然可以過濾空氣中形成的病毒氣溶膠,但是在嚴重的疫情麵前,大規模使用N95口罩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價格昂貴。

過去的SARS、H1N1、MERS都錶明,醫用外科口罩是被公眾最廣泛采用的個人防護措施,盡管人們對它的效果存在爭議。

因此需要開發一種通用、低成本且有效的防護病毒機製,最好能用在普通醫用口罩上。






研究人員配置瞭濃度29.03 w/v%的氯化鈉溶液,並在其中加入瞭一些Tween 20錶麵活性劑,將口罩浸潤,然後在37℃的環境下乾燥一天。

文章指齣,經過這種方法處理後的口罩無需再次處理即可重復使用。最終實驗發現,塗有氯化鈉的口罩上的病毒在5分鍾後就失去瞭活性。






從顯微鏡分析來看,病毒氣溶膠乾燥時間約為3分鍾,錶明在5分鍾時觀察到的病毒破壞與乾燥引起的鹽結晶有關。

作者推測,可能是帶有水分的病毒被吸附在口罩錶麵,濕潤後又重結晶的鹽破壞瞭病毒的結構。

既然對H1N1病毒,自然就有網友很好奇,這種處理方法是否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

一些網友對此提齣瞭質疑,認為鹽結晶可能減小瞭口罩的通氣量,而且實驗隻對H1N1病毒進行瞭驗證,是否實用還有待商榷。

所以在未經實驗驗證的情況下,請不要用這種方法來過濾新型冠狀病毒。口罩還是要保證一用一換,切不可自行處理後就重復使用,否則仍有被感染的風險。

論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9956#Sec8

— 完 —

Universal and reusable virus deactivation system for respiratory protection

AbstractAerosolized pathogens are a leading cause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urrently used protective measures pose potential risk of primary/secondary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H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9956#Sec8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uienwt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personal perspective
originally written by uienwt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鹽水有助於消除新型冠狀病毒。用鹽殺菌的原理是應用在醃漬食物,讓細菌無法生長,但人不可能用高濃度的鹽水來浸泡口罩,因此傳言指稱用淡鹽水漱口是沒有效果的。

Opinion Sources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2119

【錯誤】網傳「鐘院士的防病毒高招:建議各位去醫院或其他公共場合之前用淡鹽水漱一下嚥喉部位,回家後再漱一次...」?

【錯誤】網傳「鐘院士的防病毒高招:建議各位去醫院或其他公共場合之前用淡鹽水漱一下嚥喉部位,回家後再漱一次...」? 網傳「鐘院士的防病毒高招:建議各位去醫院或其他公共場合之前用淡鹽水漱一下嚥喉部位,回家後再漱一次...」,經查: 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組」組長鐘南山的團隊指出,此傳言為網路謠言。 二、專家指出,鹽水漱口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2119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