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in to view video content

Transcript

麵包剛從烤箱出爐,奶酥、油蔥或是肉鬆。方便、美味又能裹腹,但你可有想過,它可能還有可怕的化學添加劑,長期傷害器官內臟。
一般做麵包的飽和脂肪是奶油,然後再來就是,還有人是用棕櫚油,它也是植物性的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對身體的影響最大是心血管,消基會多次稽查市售麵包,曾發現假肉鬆。食安專家更提醒,麵包添加物高達9種,這些人工化學物合法,但長期食用其實嚴重傷身。
大家喜歡好吃、柔軟又香的話,畢竟他會加油脂、牛奶、雞蛋這些成分會加一部分進去,畢竟現在剛好什麼都漲,原物料都漲,所以台式麵包它會受不了低價,一定上漲。如果他販售價格還夠低,代表它的原料來源可能是不是那麼理想。
這是1家10元麵包工廠,每到出爐時間就吸引民眾搶購。低價麵包的成本,來自麵粉膨鬆劑,還有一項合格的添加物磷酸鹽,它能防腐、改良麵包口感,但帶來傷害卻是不可逆的血管鈣化。
大量的使用在西點麵包上面,製造起來會讓西點比較蓬鬆、比較好吃,但問題是這個東西進到我們身體之後,它會增加我們的不好的膽固醇,還有三酸甘油脂的增加。
公認有膳食纖維,營養值又高的是全麥麵包,但小麥含有麩皮和胚芽,口感粗糙,消費市場接受度很低。
昨天自己在家裡做的那個全麥,我大概只有加一點點的油,可是它很乾,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其實纖維是乾的,很粗糙的口感。
正因賣相不佳,業者還是會在麵包裡添加人工化學物,讓所謂的全麥麵包軟嫩容易入口。因為衛服部規定,只要小麥的比例含51%就可以稱為全麥麵包,其他49%的原料是什麼,會不會造成健康負擔,依舊是個大問號。大家喜歡吃軟嫩,不用嚼幾口就可以吞下去。但是你要這些口感的話,必須油脂、奶油、雞蛋,量一定要夠,如果這些不夠,就是添加物才有辦法去達到這種效果。
這些低脂、脫脂或是麵包選擇這些全麥,大家其時要小心的就是說,標榜的這些食物,它有時候有添加一些其他的物質,所以反而沒有得到好處。
所以一開始就添加人工香精了是不是?發現的人遭判賠5380000元消費者手創10年過去高達610的麵包市場只有便利商店會簡單標示成份其它烘焙坊麵包店消費者不想吃吃太多化學添加物只能憑運氣當乾麵包市場的食安管控音響不夠透明東森新聞怎麼報導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2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Lin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personal perspective
originally written by Lin
不必過度恐慌,衛福部食藥署對於食品中所使用的添加物,皆有嚴格的規範,對非食品添加物列表中的化學物質,則不得添加於食品中,且每項食品添加物皆有其容許量標準,當然業者若不使用食品添加物,也可從麵包的製作流程、發酵時間等方面改善。
合法的食品添加物都會有明確的用量標準,根據人體能自然代謝或耐受程度訂定,所以正常的食用量下對人體是不會造成傷害的。怕的就是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如果吃錯了就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Opinion Sources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4357976590
https://ryoritaiwan.fcdc.org.tw/article.aspx?websn=6&id=1709
https://food543.com/noodle/

做麵包時 可能會在麵粉加哪些添加物?

麵包中完全不可缺少且占比極高的成分,就是麵粉。麵粉是由小麥磨製而成,小麥又可分為結構緊密、蛋白質含量高、麵筋品質較好的硬質小麥,以及結構鬆散、蛋白質含量較低、麵筋品質較差的軟質小麥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4357976590

認識品質改良劑

隨著政府法令規定,產品標示的全展開,揭開了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然而,消費者在未經教育之下,面對標示中宛如天書的化學名詞,紛紛感到不安,更在傳媒渲染之下,所有的化學物質一一開始「解密」,使得消費者開始恐慌,難道我們吃了數十年的食物,竟然都是化學製成的食品嗎?各種食品議題接踵而至,但食品是否真如名嘴們所言那麼不安全、不可靠嗎?面對食品中的成分,單純以化學、藥品的觀點去解讀,是否貼近真實呢?今天就要帶

https://ryoritaiwan.fcdc.org.tw/article.aspx?websn=6&id=1709

原來麵粉、麵條也含有添加物!該怎麼安心選健康吃呢?本篇為你總解答! - 安心食代 食安知識網|最貼近生活的食品安全知識網

為了不吃到有害添加物,常在家裡自己做麵包,在外面看到純手工也格外有好感,但其實麵粉原料裡早就含許多添加物,磷酸鹽、漂白劑、防腐劑等,還可能有不合法的硼砂,到底該怎麼健康選呢?

https://food543.com/noodle/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