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in to view video content

Transcript

把滿車學生模樣的新兵送上戰場,這是要把烏克蘭的未來全部打光嗎?根據環球軍事網報導,烏克蘭媒體發布一條視頻新聞,這滿車的新兵將送往前線。看他們的面貌還非常稚嫩,模樣像是一群中學生。他們有的低頭玩手機,有的迷茫地看向車窗外。有網友調侃,這像是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不清楚他們這些人有多少個能夠回得來。視頻中還發現了女兵與其他男兵一起等待上車送前線。烏克蘭那麼缺人上戰場,為什麼不把這些在辦公室左擁右抱不幹實事的人抓上去呢?你看他們的年紀也不是很大,前線戰場就需要他們這種精力旺盛、活力十足的中年人,難道就因為他們是高官嗎?在本月中旬,美國議員就曾經敦促烏克蘭趕快降低徵兵年齡,要把更多的人動員上戰場。老的打完了,現在要把小的也帶上戰場。澤連斯基到底要把這個國家帶向何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是一種精神激勵,而不是要把自己的國家年輕人全部去送死。他們這麼稚嫩的面龐,有可能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欠缺,上戰場只能是當砲灰的料。現在烏克蘭戰場的女兵越來越多,能活下來的女兵比男兵更加困難。女人天生就不是打仗的料,做後勤保障服務還湊合,但上前線真槍真刀的打,只能是湊人頭送死的份。都說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你把未來都拼光了,國家還有發展可言嗎?
戰後烏克蘭廢墟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AI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對於描述新兵的方式:訊息中將新兵描述為「滿車學生模樣」、「非常稚嫩」,並質疑他們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這樣的描述可能帶有主觀偏見,應該謹慎對待。 2. 對於女兵的看法:訊息中對女兵的描述帶有性別歧視,認為女性不適合上戰場,並將其視為「湊人頭送死的份」。這樣的言論應該引起我們對性別平等和尊重的關注。 3. 對於烏克蘭政府的批評:訊息中批評烏克蘭政府將年輕人送上戰場,質疑政府的決策和領導能力。這樣的批評可能帶有政治立場,閱聽人應該多方了解不同觀點後形成自己的看法。 總之,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保持批判思考,不盲目相信其中的言論,並尋找更多資訊以獲得全面的了解。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