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王充在《論衡》中提出
「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大白話的意思就是,
想要長生不老,必須保證腸道清清爽爽無渣滓。
 
時隔千年,老祖宗的話得到科學論證,現代醫學認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更是把腸胃稱為第二大腦。那瞭解腸道常識,就成為保持健康的必修課。
「腸」識不懂吃大虧

   
腸識一:腸道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約7-8米。

腸識二:人體約95%的營養通過腸道吸收,約80%的毒素靠腸道排出。

腸識三:腸道是人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有70%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由腸道製造,為人體提供免疫力。

腸識四:腸道由腸道菌掌控,腸道中有幾千種細菌,重達1.5公斤,總數比人體自身細胞還多10倍。



腸識五:腸道疾病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疾病及各種癌症息息相關。腸道內的腸道毒素會引發體內的慢性發炎。慢性發炎又進一步誘發心臟病、癌症、糖尿病或肥胖。

腸識六:常見的腸道疾病有: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腸梗阻、腸易激綜合徵、大腸癌等。

腸識七:腸癌其實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防治的一種,如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消瘦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2
Comments from people reporting this message

東漢王充之論衡於維基文庫wikisource中收錄30卷, 其中並無「欲得長生」、「腸中常清」、「無滓」等訊息。 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論衡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種俗稱或泛稱,指的主要是「循環系統」中,血液、淋巴循環中負責引發「免疫反應」的細胞、細胞衍生物與蛋白。 當然免疫系統也包含了「生理屏障」、以及文中所提到具有消化酵素的消化道。 因此聲稱腸道是大型的免疫器官,是因為其接觸外界巨大的表面積;使用相同論證的話其實忽略了人體體表最大面積的器官「皮膚」也會被同理視為免疫系統免疫器官。 http://www.wun-ching.com.tw/img/Books_files/B177e5-9789864302512-trial(1).pdf 引用文字與豆瓣小組、壹讀等來源於2020/11/20發布之內容雷同,或為其共同來源的節錄,該文為口服益生菌「御鼎康-胃士益生菌」的業配文章。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Asdfgh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Asdfgh
人體體表最大面積的器官「皮膚」也會被同理視為免疫系統免疫器官,這其實是一則益生菌的業配文章所配上的說明文件,請勿輕信。

並不是所有對於身體有益的菌都叫益生菌,事實上要通過嚴謹的研究與多種實驗,證實該菌株能夠耐受消化液、定殖人體腸道、拮抗壞菌並且安全,才能稱為益生菌。因此益生菌確實是有效的,但每種菌的功能不一,若想要有特別功效,可能需要個別去查詢不同種益生菌的效果,但是人體組成複雜,又益生菌是口服經過層層關卡才到腸道,因此變數也很多,每個人的體質和狀況可能都會影響到益生菌的效果。

References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2u9.htm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6392
益生菌顧腸道!5大NG吃法,補再多也沒效

皮膚深度之旅:皮膚的免疫功能-科技大觀園

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大多數環境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各部位的上皮組織,如皮膚、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時, 我們的免疫系統會隨即辨認這些具有敵意的侵入者,並號召免疫細胞展開反擊。由於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人體免疫系統與大多數病原分子的第一次短兵相接都發生在皮膚上,因此皮膚可說是人體免疫系統抵抗外敵入侵的主戰場。 免疫系統與病原分子第一次接觸後,會產生所謂的「免疫記憶」。我們體內有為數眾多的免疫細胞,....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2u9.htm

益生菌顧腸道!5大NG吃法,補再多也沒效

益生菌,是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名詞。從小時候的養樂多,到現在玲瑯滿目的優酪乳、粉狀益生菌產品,無非都是想提供給消費者一個腸道保健的選擇。加上各種益菌的發現與效果實驗證實,讓相關產品成為架上的長紅產品,但是,益生菌到底是什麼?功效是真的嗎?又該怎麼挑選呢?  腸道的保衛兵  並不是所有對於身體有益的菌都叫益生菌,事實上要通過嚴謹的研究與多種實驗,證實該菌株能夠耐受消化液、定殖人體腸道、拮抗壞菌並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6392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