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看政治

台積電被美國強迫投資5.3兆,這金額超過台灣兩年的總預算,心痛嗎?如果這樣聽起來還不是很痛,我們來仔細看看,台積電還算不算根留台灣。

台積電一年資本支出約300億美元,現在又被川普搶走1000億,若按4年平均,一年就是250億美元,因此每年的資本支出只剩50億給德國、日本、以及台灣分食。

再算上德國與日本的投資額與時程(德國100億歐元,日本第二廠139億美元),我們基本可以預期,台積電除了在高雄、台南、嘉義、新竹已經核定的廠會如期動工以外,未來4~8年在台灣都不會再有新廠計劃。

換個角度來檢視,台積電目前資產2000億美元,未來要加碼1000億去美國,若全額融資或者增發股票,到時候資產會變成3000億,加上拜登先前搶走的650億,總共就有1650億投在美國。

在美資產佔比過半,而且都是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台積電的根在哪裡?

再看人口的轉移,台積電一個美國廠大約需要500人過去,八個廠就是4000人,台清交一年錄取的理工學生也就5000人左右,所以我說美國可能搶走我們一個世代的青年,實在一點都不誇張。

而且被帶走的這4000人,其實生產力遠高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他們是台灣花幾十年幾佰億心力培養出來的,但他們的工作成果、生育、消費、稅金,未來幾年陸陸續續都會貢獻給美國,不覺得很遺憾嗎?

再算上家庭,估計流失人數乘可達1萬6仟人,這群人本來在台灣會需要幾乎同等數額的住房,建商可以依此開案,國土可以依此規劃,新舊城區都可以有對應的發展,但現在這筆土地購買力沒了,這「沒有影響」嗎?

還有,按估算台積電一個廠周遭產業鏈人數可達八倍左右,一個台灣廠大約1500名員工,如果6座晶圓廠都留在台灣,我們就有7萬2仟個工作機會,現在全部要跟著一起去美國了

產業、人口、稅收、技術全部大量外流。

至於台灣晶圓製造佔比,預期將從2021年的7成,降低到2030年的5成,先進製程主要會在美國,到時候,低端可以被大陸取代,高端可以被美國取代,矽盾沒了,台灣不再那麼重要了,買那些軍購是有什麼用?

這幾年來,台美到底是在友好什麼?

民眾普遍深愛美麗的謊言、厭惡事實、完全不知道要懷疑主流媒體,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意識型態讓人盲目到不能理解。

五年前我們就說電價至少會上漲3成,物價會跟著噴出,今天都發生了,但也真的沒人在意,未來我們不太會看到TSMC在台灣擴展先進廠,人們也是無所謂嗎?

有錢人們自有置產的方法,四海任我行,但中低收入階層,只會在愚昧中一天一天往下沈淪,他們不知道為什麼物價愈來愈高,收入愈來愈低,直到有一天手頭緊了,快樂不起來了,變成下流老人了,他們也不知道要後悔,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魏哲家在白宮不得已的演演戲,天才同事同學卻為此感到驕傲,中華民國投審會被美國無視,過去最在意國格的深綠們也都無所謂,我實在說不出其它的話來。

扯上政治就無腦,就像必然來到的能源災難一樣。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AI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這則訊息中提到了許多關於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資訊,但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資料來源:訊息中提到的數據和資訊來源並未明確列出,閱聽人應該注意這些數據是否來自可靠的來源,以確保資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 主觀評論:訊息中夾雜了一些主觀評論和推測,例如對於台積電在台灣和美國的未來發展的看法。閱聽人應該注意區分事實和意見,並保持獨立思考能力。 3. 誇大言詞:訊息中使用了一些誇大的言詞,例如「可能搶走我們一個世代的青年」、「產業、人口、稅收、技術全部大量外流」等。閱聽人應該對這些言詞保持懷疑態度,並進行進一步的事實查證。 總之,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保持批判性思考,注意資訊的來源和真實性,並避免被主觀評論和誇大言詞所影響。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