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商周執行長
悼許文龍:有需要的才是財富,剩下都是空的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過世了。他是我敬佩的企業家,他的商業策略、管理哲學、人文藝術素養與人生信仰,都是那個年代裡最獨特、也最有情懷的企業家。

懷念許文龍,我想起2005年7月30日晚上的那一場深夜專訪。當時,我與商周記者鄭呈皇一起參加許文龍的家庭音樂會。

在台南友愛街的老房子裡,七十七歲的許文龍慎重的穿起白襯衫、打著花領帶,拿起曼陀鈴閉眼撥弦,從望春風、日本老歌、法國香頌、藝術歌曲一路演奏到國語民歌。席間,他更換不同的樂器,曼陀鈴、小提琴、鋼琴與吉他,陶醉在旋律中,還要我們跟著唱和。

音樂會後,他和藹與我們天南地北的暢談;即使到晚上十二點,他依然精神奕奕,一個呵欠也沒有。

以下分享一段當時他對財富的看法,如今讀來,依然雋永。
----------------
人的困難不是要如何賺錢,而是錢要如何換成快樂和幸福,這個Know-how,(現代人)完全都不見。

就像三餐可以吃,就是快樂,可是人都在想其他的東西。一直拚命賺錢,結果有一億,看別人有兩億;太太說隔壁比較有錢,丈夫如何,你就要拚兩億;再聽到對面的有三億,就來拚三億;結果看到王永慶更多,就更要拚。

到最後,變成蓋子給你蓋下,釘子釘下去,才知道原來什麼重要(笑)。

我媽媽沒念書,但她的觀念很偉大,就是她傳我的。就是看事情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快樂。你看我們今天晚上的表演就很快樂。

(現代人)就是變形了,究竟你要追求什麼?(都在)追求空的東西,要銀行多一個零,但多一個零也不能吃,也不會活得比較久。

大家都看空的東西在快樂或痛苦。台灣要走的路絕對不是要多賺錢,而是人民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馬克思曾經說過很偉大的話,他說:「餓到半死的人,第一粒麵包是他的生命,不吃會死;第二粒是快樂,第三粒就是毒了。」

有需要的才是財富,剩下的是空的。

所以說,我們是要留錢給子孫,還是留空間給子孫?

我是主張要留空間、文化給子孫。如果一個人三餐吃不飽,你要去拚命,但如果大家三餐都吃得飽,你還要去拚命嗎?犧牲所有一切?

錢是要花才是錢,不然就是紙。
-----------
台灣人是經濟動物,總說愛拼才會贏,為了賺錢要拼盡所有,但許文龍四十年前就說,「我不做最賺錢的企業,而是要做最幸福的企業」,當時他立下的這個願景,如今看來是最有遠見、也是最永續的價值觀。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4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根據這則訊息的內容,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的地方: 1. 訊息的來源:訊息中提到是從商周執行長發出的,但並未提供具體的姓名或其他證據來證明這個身份的真實性。因此,我們需要懷疑這個訊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2. 許文龍的言論:訊息中引用了許文龍對財富的看法,但並未提供具體的來源或引用的來源。這使得我們難以驗證這些言論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3. 訊息的時間:訊息中並未提供具體的日期或時間,只是說這則訊息在2023年11月在網路上流傳。因此,我們無法確定這些言論是在什麼時候說出的,是否與現在的情境相關。 總之,閱聽人需要注意這則訊息的來源、言論的真實性和時間的相關性,並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如果有需要,可以進一步查證來源和確認訊息的可信度。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