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年元旦起,台灣開放含萊劑進口豬,蔡政府打著「食安五環」強調產地一定會標清楚。當時中央畜產會及衛福部推出琳瑯滿目的豬標章,從餐廳業者、小吃攤到市場,宛如貼符咒般成了「貼貼紙比賽」,但對比如今四起的美豬疑似「洗產地」事件,再次印證官方的管理失靈,這些豬標章真的只是用來貼心安、貼辛酸。

衛福部食藥署此次透過大數據揪出高風險食品業者,並會同地方衛生局啟動稽查,十二家次的高風險業者中,有二家業者標示不實,且發生民眾最害怕的「沒標美豬、只標加拿大豬」的疑似洗產地行為。經歷多次食安風暴,民眾對業者自主標示,信任度極低,與其相信業者,反而更相信隔壁鄰居口碑:市場那攤冷凍豬肉是「正港台灣豬」。

民眾無法靠舌尖辨別肉品來源國,更沒辦法掌握進出口單據。政府當初拍胸脯保證,要把關、要輔導、要強化標示,為什麼至今台灣人民對於標示的信任感,仍舊薄弱?

美國豬肉當初開放進口,國內爭議不斷,面對民眾的憂心,政府掛出保證,強調從邊境到市場,都會為民眾的食安把關,如今這些保證看起來多麼地廉價,食藥署只是一再強調台灣沒有萊豬,但問題是,連最基本的產地標示都做不到,誰還相信政府的保證?

食藥署稱這次稽查是利用大數據回溯稽查主動出擊,問題是業者六、七月就進貨,直到中秋節前兩三天才查獲標示不實,美國豬肉幾乎都已進了消費者肚子,這種稽查效率還好意思拿來說嘴?

更可議的是,而從進口蛋到進口豬,作為地方食安把關單位地方政府,卻面臨同樣的困境,中央都不願及時提供流向資訊,讓地方政府備多力分且事倍功半。請問,提供進口蛋、豬的流向有那麼難嗎?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E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personal perspective
originally written by E
以美豬混充其他國家豬肉,類似於以“阿根廷魷魚”假裝是“紐西蘭魷魚”這樣的狀況,是標示不實問題,並非危害人體健康問題,民眾無需過度恐慌。(資料:自由時報 2017/7/16)

1. 進口食品在邊境檢驗若不合格就會命進口業者辦理退運或銷毀,所以不會有不安全的豬肉進入市場。

2. 美豬不等於萊豬,且根據豬肉儀表板資料並未有檢測到萊劑的進口豬肉。
開放豬肉萊劑容許值不代表進口的豬肉就會有萊劑,事實上進口商因為知道萊豬在台灣無市場,所以都是進口“非萊豬”,這也是為什麼從開放容許值以來,都沒有檢測到進口豬肉含有萊劑的案例。衛福部設有“豬肉儀表板”網頁,公佈每日邊境檢測的進口豬肉是否含有萊劑。(資料:豬肉儀表板)

3. 產地標示不實依法可以開罰。依現行規定,進口豬肉相關食品,不論是否有無加工,都必須標示豬肉原料的原產地。廠商如未如實標示,最高可以開罰400萬元。

4. 進口海關也會查驗進口肉品的產地標示,即便進口時誠實標示產地,但若銷售給中盤或餐廳後。不誠實地自行混裝或不標示的情形也有可能發生。消費者對於不誠實、造假的行為,亦可以透過抵制來改善社會風氣。

Opinion Sources

自由時報 2017/7/16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33396

豬肉儀表板
https://ifi.fda.gov.tw/ifi/pfp/cp/pfpcp0706q.jsp

法操》「標示不實」與「詐欺」如何界定?應盡快立法規範 - 自由評論網

必須提醒民眾,其實公司經營本就是商業活動,自然以「追求最高利潤,降到最低成本」為目標,廣告難免以幽默與創意手法來吸引消費者,而食品廣告標示的「誇大不實」與「詐欺罪」間的界線,仍要回歸到構成要件來認定。因此,有關行政單位也應該盡快積極地制定相關的明確規範,並且對食品業者進行輔導與幫助,雙方彼此配合協作,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食安問題。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33396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