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轉傳
中國時報出身的康正言,這樣說聯合報的前社長張作錦:「了不起的新聞人、公共知識份子!」

《天下雜誌》發表長文,這樣推崇競爭對手《遠見雜誌》的創辦人之一張作錦先生~~

〈為什麼你該認識91歲的作家張作錦〉

1. 他6歲成為孤兒,16歲隻身來台,28歲才考入政大新聞系,#32歲大學畢業,職涯起步得晚,但步伐比誰都穩,花了11年,從聯合報實習記者一路做到聯合報總編輯,他說原因無他,做事超級認真而已。

2. 在他總編輯任內推動聯合副刊的擴編。當時(1975年)資訊貧乏,人民教育水準不高,寫手難尋,他注意到一名筆名「念真(即日後三金導演 吳念真)」的投稿者文筆甚佳,望他多供稿,後知當年邊念夜校邊在圖書館兼職的念真無暇供稿,便霸氣決定,直接給念真一月五千元(#當時國民平均月收入為一個月三千元)稿費,一個月交一篇文章即可。爾後,朱天心、朱天文、季季、小野、三毛、蕭颯、李昂....等人都領過這筆「寫作基金」,間接滋養了台灣文壇盛世。

3. 他相中詩人瘂弦為副刊主編,不巧當時瘂弦正要赴美進修,他認為好人才值得等待,#便虛位以待一年半,直到瘂弦回台接棒。瘂弦的就任,激發了中時人間副刊的戰鬥心(?),以此開啟台灣文壇的兩大報副刊時代。

4. 他年少因戰亂失學,一生渴求知識,32歲政治大學畢業,50歲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英文,51歲外派美國世界日報任總編輯,73歲就讀北京大學歷史文化高級研修班,連續四年來往兩岸通學。91歲出版《今文觀止》,攻佔各大通路暢銷排行榜。為終身學習典範。
===
張作錦是台灣資深報人,在聯合報一路從實習記者做到社長,退休後又寫時論「感時篇」27年,談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直到十年前他結束專欄,「我覺得非常灰心,」

張作錦說,當時他深感書寫對時政根本是蚍蜉撼樹。但閒不下來的老記者,又將目光轉到百年前影響中國現代化的知識份子們。
「這些人不顧自己身家性命與利害,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生長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群,」他希望這能給今人一些啟發,「今天台灣非常缺乏這種精神,」張作錦說得認真。

即使已年逾90,張作錦仍如傳統中國知識份子,「敢以退休忘國是」,縈縈於懷,對生於富裕台灣的青壯年們,顯得「復古」,只因我們從未走過他走過的土地、看過他看過的世界、受過他生活中的那些苦難。

如今同輩友人日稀,張作錦成了少數的「當年事」的見證者,有時眼見故人奮力掙來的成果,因「國家認同」,被今人視為敝屣,不禁有些感傷,更有些憤慨。

清大已故校長沈君山,是張作錦一生摯友。晚年沈君山失去意識,臥床11年,張作錦每回探望,動輒淚流滿面。沈君山生前四處奔走,為台灣創建「中華奧會」模式,使台灣青年能以「中華台北」之名參與國際運動比賽,而近年東奧公投欲屏棄中華奧會模式,其中竟不乏與沈君山當年同時努力的人,使張作錦十分感嘆,認為這些人無知也無情。

但張作錦其實並不孤獨,有不少人重視他這本書。
「這本書特別在針對時代趨向,提出反向想法,」前《聯合晚報》總主筆 蔡詩萍直言,《今文觀止》之所以暢銷,除了文筆清爽、好看,更重要的是,找到已對主流說法厭倦的讀者市場。

蔡詩萍分享,自己同時曾閱讀張作錦《姑念該生》與前《自立晚報》社長吳豐山《人間逆旅》兩本自傳,深感如今台灣存在「兩種家國思維」,一種是如張作錦這般隨著國軍來台,飽經大陸憂患的中華民國思維;另一種則是如吳豐山,生於日治時期,目睹台灣歷經多次政權更迭的本土思維,「同樣是年齡相仿的報人,但他們所看到的世界、憂心的問題,居然截然不同,」蔡詩萍感嘆,可惜兩種思維始終缺乏相互傾聽。

看全文: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5213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