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工海鮮產品:
魚丸、蝦球、蟹肉棒等等的火鍋類食材大多使用食用明膠、香精、色素、漂白劑等等添加物,除此之外,加工的海鮮食品營養價值並不高。

2.人造奶油:
植物油經由「氫化」特殊處理後,可從液態變成固態,其外觀、味道都類似天然奶油,而人造奶油廣泛應用在餅乾、蛋糕、酥皮、奶精等食品上,許多醫學報告中都指出,人造奶油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加工肉製品:
通常罐頭這類加工後的肉製品,為了增添口感都會加入肥肉、澱粉,讓其營養價值大大減低,此外,火腿、香腸、臘肉在醃製的過程中,蛋白質會分解產生胺類物質,與食物本身的硝酸鹽結合後產生致癌物亞硝胺,經常吃恐易增加罹癌風險。

4.還原果汁:
市售果汁飲料大多僅含10%到20%的原汁,其餘多以水、糖、人工香料、色素製作而成,營養價值相當有限,還有可能導致肥胖。

5.蜜餞:
通常品質、賣相較差的水果,才會被拿來製成蜜餞,而大多蜜餞的製造過程,都是經過高濃度的糖漬,使用65%以上的含糖溶液浸泡,再利用人工色素使外觀看起來色彩飽和,然而經過醃漬過程,水果中的維生素早已流失殆盡,不僅毫無營養,食用過多更導致肥胖、糖份攝取過量。

6.便宜的濃湯:
許多餐廳常標榜「吃到飽」,並附上自助吧,看似划算,但有些餐廳為了節省成本,會使用香料、濃縮高湯取代新鮮食材熬煮的湯品,吃多反而造成身體負擔,有礙健康。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Lin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Lin
內文誇大。
在食品衛生安全法規中,部分火鍋料產品可使用防腐劑,但針對其使用量有限制,食藥署表示應理性看待無需太過擔心,多數防腐劑是可溶於水的,所以透過預先處理可以降低火鍋料的防腐劑含量。
至於不吃加工類食品,肉類加工品像是火鍋餃、貢丸,為了讓口感更好可能會添加肥肉進行製作,容易讓人攝取過多油脂;另外油炸類的豆製品,像是炸豆皮,也容易成為過多油脂或熱量攝取的來源,再加上含鈉量很高,吃太多又陷入鈉攝取量爆表的深淵。

References

https://goo.gl/pvou2N
如何吃火鍋吃得健康
http://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3852965446
火鍋料含防腐劑真可怕?選購與食用安全訣竅

冬天是吃鍋的季節,網路流傳 癌症關懷基金會 教大家如何吃火鍋吃得健康

網路訊息這樣說:※很棒的資訊(癌症關懷基金會)冬天是吃鍋的季節,今天看到如何吃火鍋吃的健康~1.不挑吃到飽的店。2.不吃加工類食品如:餃類、丸子。3.沾醬不用沙茶醬、生蛋黃。4.煮鍋時,燙過綠色蔬菜的湯水,不宜拿來喝,避免硝酸鹽。※煮鍋的順序:1.先煮白色青菜。2.加入可久煮玉米、蕃茄與豆腐。3.喝湯吃豆腐。4.涮肉吃。5.綠色蔬菜下鍋後絕對不喝湯。※很棒的資訊(癌症關懷基金會)。 破解關鍵點:照

https://goo.gl/pvou2N

火鍋料含防腐劑真可怕?選購與食用安全訣竅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部分火鍋料產品可使用防腐劑但有法規限制,經由預先處理可以減少防腐劑吃下肚的機會,不需過度擔憂還是能開心大快朵頤。 撰文=陳韻竹天氣逐漸轉涼,吃火鍋的季節又來臨,每年歲末年終衛生局都會針對火鍋料產品,像是包括燕餃、魚餃、米血糕、貢丸、魚板、麻吉燒、水晶餃、豆腐等進行抽驗,常見到新聞標題以「市售火鍋料防腐劑超標恐損肝腎」報導抽驗不合格結果,讓大家吃個火鍋也覺得心驚膽跳,到底火鍋料與

http://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3852965446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