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咱師大劉承賢教授的文章!
原文佇下跤啦!足科學閣實在!

————————————————
他看到東森上面的一篇文章,實在是氣不過,只好投稿了。他也不知道會不會被刊出來,雖然不知道見刊否,就已經先把全文放在這裡。
咱先看先贏啦!各族群的母語,真的是上天的禮物啦!
----------------------------------------------------

[失去本土語言,將失去智力、健康及金錢]

曾去日本旅遊的人,應該不會認為多數日本人的英語能力好,不過日本學界的學術能力頂尖。光以諾貝爾獎為例,迄今已有九個物理獎得主,八個化學獎得主,五個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要說傲視全球也不為過。更有趣的是,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益川敏英,他連英語都不會說!

學術能量以外,日本企業在國際上攻城掠地、地位顯赫,除了豐田、三菱、松下、本田等巨型企業,還有許多一般人沒聽過的日本公司,掌控了半導體上游關鍵原料,動見觀瞻。

其實又何只日本如此,韓國人一向也不以英語能力見長,不過三星、現代等韓企橫掃全球,韓語人口雖然只占全球人口的1%左右,是個十足的小語言,不過使用韓語的韓劇及流行歌卻成了襲捲世界各大洲的韓流。

能知道上面的例子,恐怕才是真正有國際視野的人。如果具有國際觀,怎麼會相信國民的英語能力該與國家競爭力直接畫上等號,這種想法,難道不是一種迷思嗎?

請別誤會我反對學英語,舉凡從事國貿、外交或學術研究者,熟練外語,不只是優勢,甚至是責任。不過如果把英語當成台灣學子及國家發展的關鍵,放眼國際,也未免太言過其實了。

或許有人要舉印度為反例,主張印度因為英語相對通行,所以在科技業有一席之地。如果這個立論成立,以印度人口之眾、土地及資源之豐富,應該早就把前面提到的日本及韓國狠狠甩到後面去了!但事實上,即使印度發展漸有起色,其總體國力及發展卻仍遠遠不如英語並不通行的日本與韓國。

在台灣,有一種將希望寄託於英語力,卻賤視台灣在地語言的迷信,這些人該認識一下冰島。

冰島曾因金融危機跌了一跤,但這個國家人均所得超過七萬美元,是日本的兩倍多一點,在教育、人均壽命及社會凝聚力都位居世界前矛,其旅遊、資訊軟體和生物技術領域也發展蓬勃。但大家可知道這樣一個高度發展的北歐國家,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在地語言的?

說起冰島語,那真是比起前面只占全球人口1%左右的韓語還大大不如。根據統計,冰島語全球人口僅只三十多萬人,但冰島政府卻於2018年宣佈撥款超過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5億),成立冰島語言規劃委員會,建構冰島語言資料庫,目標是希望電子產品開發者能把冰島語列入系統。

冰島科教文化部長 Lilja Alfreðsdóttir 2021年2月甚至致信迪士尼,要求其為 Disney+ 節目提供冰島語字幕和配音,而迪士尼也承諾增設冰島語配音的版本。

同樣這位 Lilja 部長也致信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闡述冰島語才是國民的靈魂所在,並指出冰島語學習對冰島兒童個人發展、教育、思考與思想至關重要,所以請求蘋果公司必須將冰島語添加到旗下產品的語音、文字與操作系統,讓冰島人在往後的日常生活裡可以使用母語來操控電子產品。

台灣人呢?台灣人可有韓國人或冰島人的自信靈魂及自覺?多數台灣人對台語、客語、各台灣南島語抱持漠然的態度,甘心留在華語的舒適圈裡,還指望能「英語化」,痴想這樣台灣就能一飛沖天。

也正是這種過度簡化的推論,才會有人在缺乏嚴謹的論據下,就把教育及國家競爭力問題,粗率地推給「英語」及「課綱」,這種直線而無根的思考,恐怕才是國民思考及智力的危機所在。

任誰都知道台語、客語及各原住民語言面臨消亡的危機,但台灣政府都還沒像韓國、冰島那樣力挺本土語言呢,光是把本土語言列為學校必修,就已經有一群人憤憤不平,認為這會壓縮到英語與基礎科學的學習時間,甚至覺得這只會降低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並質疑這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如果依循韓國瑜在參選總統時所倡議的「母語回家學」,現在年輕人哪個不是華語最為流利、以華語為第一語言,該回家學的,恐怕是華語吧?!怎麼會是本土語言呢?

那本土語言憑什麼?我們又為何要大力維護、教授本土語言,這究竟有什麼實際利益,以下就說個分明。

即使不談文化、傳承及認同,如果論者對語言學相關研究有所了解,就不該如此輕視本土語言。事實上本土語言對國民明明就有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重要功能,我們不能因為「不知」,就繼續「不明」,造成台灣在競爭力及經濟上的損失。

台灣現在最大的危機之一就是正逐漸走向「華語的單語社會」,放棄本土語言,正在讓我們的青年學子喪失雙語人的腦力及健康資本!

長期以來,學者就指出雙語人在左側後頂葉腦區的灰質密度增加(Mechelli et al. 2004),學界更發現雙語人在解決衝突與決策功能上發展較早、能力較優(Bialystok 1999; Bialystok and Martin 2004; Cromdal 1999等)。易言之,只有華語流利的年輕人所流失的,不只是本土語言,還有腦中的灰質密度、較佳的解決衝突能力與決策能力。

更有甚者,實證研究也指出雙語人的決策控制能力隨年齡退化速度較慢(Stern 2002; Fratiglioni, Paillard-Borg and Winblad 2004; Krammer et al. 2004; Staff, Murray, Deary and Whalley 2004; Valenzuela and Sachdev 2006)。如果這還不夠讓你印象深刻,那雙語人出現癡呆症癥狀的年紀要比單語人晚四年(Stern 2002; Stern et al. 2005),這數字聽來如何?

許多台灣人沒有歐美人那種對文化、傳統與在地認同的情操,所以對本土語言頗為賤視。試想,上面所列的研究,事實上攸關教育效能、國民健康及家庭與國家的長照支出。如果提升智力的部份一時難以試算,我們就拿癡呆症延後四年為例好了。以失能長者的看護及耗材每月支出五萬元為例,四年的病程意謂著二百四十萬的額外金錢損失,反映在國家的長照支出,將是數百億的失與得,有遠見及見識者,難道可以置之不理?

說到這裡,大概有人要跳出來擁護當今政府的「雙語政策」了,搞不好還有人要說:我跟我的孩子都上過英語課,所以提升智力、延緩老化都是囊中物,不必假手本土語言!

但這樣想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上述這些雙語能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研究對象,都是指日常使用雙語、具高流利度為基本前提 (Bialystok 2009),學過外語並不會帶來這些好處,畢竟大多數的台灣人沒有日常使用英語等外語的環境。只有本土語言才能廣泛且快速在社區及學校創造雙語環境。

放眼國際,為什麼新加坡轟轟烈烈推行華英雙語政策,卻成效不彰,最後放棄?(新加坡政府及家庭已大致放棄普及華語,改為全面轉向英語)原因就在於華語及英語都不是新加坡原來的在地語言。

相對來說,有認識歐洲人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歐洲人動不動就會兩三種流利的語言,原因就在於那些語言都是歐洲在地的族群語言。

對比星、歐的發展歷程,不難知道要拿下雙語在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利益,只有在地的本土語言才是答案!

不過本土語言的優勢還不止於此。神經語言學家Minna Huotilainen就明白指出,如果要讓孩童的大腦發展得到最大效益,應該優先考量讓孩童學習發音相對複雜的語言。以往,有人會覺得台語聲調比華語多,而且有連讀變調,很是麻煩!事實上這發音的複雜性,看在語言學家眼裡,正是刺激孩童腦部發展的絕佳利器!其他的學者也指出,就語言習得年齡與動用腦的額外資源來看,一個語言的「音韻及語法」複雜度,要比「詞彙及語意」更具關鍵性(Perani and Abutalebi 2005),換句話說,想要孩童的腦力有更佳的發展,絕對要讓他們學習聲調多、變調複雜的台語、客語或文法偏難的台灣原住民語。

根據以上的種種研究,現在在學校裡,只有部份學期每週必修一小時的本土語言課,根本是大大不足!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以台灣各地區主要的在地族群本土語言做為不同學科的教學語言,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流利的華語以外再加一語,讓國民及國家共享雙語人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巨大紅利。

提起本土語言,或許你真的不在乎文化、傳統及認同,但我想問:

你想不想提升智力,提升應變及管理能力?
你想不想延緩老化,不要太早得到阿茲罕默症及失語症?
你想不想要孩子能提升智力,提升應變及管理能力?
你希不希望孩子未來能延緩老化,不要太早得到阿茲罕默症及失語症?

理性的抉擇擺在眼前,請務必在家庭、學校、社區阻止台灣成為華語單語,不然真的損失大了!

話說回來,我也反對現在一週一節課的本土語言必修課,因為這根本完全不夠!每週上課一小時,我們的孩子是無法學會流利的本土語言的,結果就是我們的下一代將蒙受智力及老化的無謂損失。語言學家都知道,孩童要習得語言,重點在於敏感期中給予足夠、明確的語言環境及刺激(Guion 2003; Deutsch, Henthron, Marvin and Wu 2006; Trainor 2005),明智的家長,請務必在家中及日常生活裡多多使用本土語言,救救孩子,救救台灣的競爭力!

至於那些懷疑孩童是否能習得多語能力的朋友,大概是沒怎麼認識歐洲人吧!歐洲人為什麼很多能說兩三種歐洲語言?正是因為家庭、學校及社區的多語環境呀!

說了這麼多,你不擔心你的孩子台語(客語、族語)說不好嗎?如果是,那只有一個原因:你沒有一直跟他說台語(客語、族語)。為了他好,我相信你知道怎麼做,也一定會找到方法的。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5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曲建仲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曲建仲
有沒有弄錯?是被強迫必修本土語言的學生與家長才應該氣不過吧![1]

為什麼台灣的科技落後歐美和日本?

很久以前就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台灣的科技落後歐美和日本,為什麼歐美和日本有諾貝爾獎得主台灣卻沒有,我當時的回答很直接:因為我們本來就落後!朋友不解的問我是什麼意思?

大家知道英國倫敦的地下鐵,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台北捷運是哪一年通車的嗎?答案是西元1890年開始電氣化到1912年全線通車[2];大家還記得西元1912年我們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嗎?答案是國父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是的,你沒看錯!這就是我們和歐美的差距!

基礎工業的發展,是一段非常長時間的「嘗試與錯誤(Try and error)」累積而成,當歐美在蓋捷運地下鐵的時候,我們還在用人力三輪車,我們的科技落後歐美超過一百年。而日本原來也一樣落後,但是他們從1868年明治維新時代開放向西方列強學習,陸續向歐美派出留學生,才導致後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逐漸與歐美併駕齊驅,成為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成員,意思是歐美和日本的科技領先我們一百年,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讓歐美和日本從今天起原地踏步停止發展科技,然後我們花一百年的時間「嘗試與錯誤」追上他們,但是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而且科技可以再衍生新科技,所以「愈進步的人進步的愈快,愈落後得的人落後的愈多」,第一個方法不可行,那就只有第二個方法:向歐美學習!所以我們找國外的廠商技術轉移,結果台北捷運只花十年就蓋好了!不需要花一百年。

多學本土語言救台灣?不只荒謬根本荒唐!

看到這裡大家就明白為什麼中國的科技近年來突飛猛進?自從1980年改革開放以來,他們讓學生到世界各國留學,向歐美學習,花了半個世紀才有今天的成果,高速鐵路、航太火箭、隱形戰機、量子電腦、人造太陽、太空船與太空站。這些東西我們一樣都做不出來,我們甚至連工業用的「小小一個」高功率雷射都必須依賴進口。如今我們不思如何加緊腳步迎頭趕上歐美和日本,反而把本土語言定為「必修」同時降低自然學科的必修時數,甚至喊出「多學本土語言救台灣」這種口號,不只荒謬根本荒唐!

降低英語或自然學科的必修時數,未來必定嚴重影響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這種影響不會立刻發生,而是會慢慢發酵,等二十年後發現不對勁再調整到恢復又要再等二十年了!這就是為什麼台大電機系教授會憂心忡忡,科技一但落後無法和別人競爭,會影響到的不只是一般民生工業,甚至會影響軍事國防,我們不應該把這件事情當成小事覺得無所謂,這不只是產業危機,甚至是國安危機!

日本有很多諾貝爾獎得主,不是因為英語差而是因為科技強!

日本有九個物理獎得主,八個化學獎得主,五個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益川敏英,他連英語都不會說!為什麼能拿諾貝爾獎?那不是因為他的「英語差」而是因為他的「科技強」,日本的科技和歐美併駕齊驅,他們可以用「科技」說服諾貝爾委員會頒獎給他,甚至反過來,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學習日語來和益川敏英請教基本粒子理論,所以他不需要會說英語,只要會說日語就可以了!

日本企業在國際上攻城掠地、地位顯赫,除了豐田、三菱、松下、本田等巨型企業,還有許多一般人沒聽過的日本公司,掌控了半導體上游關鍵原料,動見觀瞻。那是因為日本的科技和歐美併駕齊驅,所以他們英語不必很好,世界各國還是乖乖的來向他們買東西,包括台積電在內,如果不和日本買其他地方買不到,試問台灣的科技與歐美併駕齊驅了嗎?

很抱歉,並沒有,所以我們只能向歐美學習,我們的基礎工業落後歐美一百年,在過去半個世紀努力向歐美學習才有今天的台積電,而且目前台積電用的先進製程設備與材料還是向歐美和日本進口的,如果少了這些東西台積電還能做出什麼?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向歐美學習,進一步讓先進製程設備與材料本土化,才能持續提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去問問台積電的工程師,他們是用哪一種本土語言去和國外的工程師討論學習?

印度通行英語卻未超韓趕日,正是因為起步比台灣更晚!

科技的發展是一段非常長時間的嘗試與錯誤累積而成,與人口之眾、土地及資源之豐富沒有必然關係,不然非洲應該是地球上人口最眾、土地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不是非洲應該早就把前面提到的日本及韓國狠狠甩到後面去了?眾所周知,日本是土地及資源最缺乏的地區,卻能成為科技強國,顯然科技的發展與土地及資源之豐富沒有必然關係,而是與起步的「時間先後」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這再次證明錯誤的政策會害了台灣!

印度發展漸有起色,其總體國力及發展卻仍遠遠不如日本及韓國,那不是因為印度「英語好」而是因為印度「起步晚」,而且印度政府也發現了!所以最近積極爭取台灣的晶圓廠去印度設廠向台灣學習[3],還好印度人英語好,台灣的廠商過去教他們立刻可以上手,如果印度人英語差,只會說本土語言,那誰能救得了他們?

的確,英語能力不應與國家競爭力畫等號,對科技相對先進的歐美和日本來說,科技才是國家競爭力,日本靠的是科技實力,所以他們英語不必很好,甚至反過來,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學習日語來和他們請教,但是對科技相對落後的台灣來說,我們不學習英語甚至日語去向歐美和日本學習,難道要學習本土語言去向歐美和日本學習嗎?

以為人口之眾、土地及資源之豐富就應該是科技強國,恐怕不是真正有國際視野的人,而是對產業科技完全外行,自顧自的關在象牙塔裡面,幻想外面世界的產業如何發展,這種直線而無根的思考,恐怕才是國民思考及智力的危機所在。

學習本土語言可以提升智力,所以學習英語就會智力衰退?

學習本土語言對國民明明就有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重要功能。所以學習英語就會讓人智力衰退、加速老化?學習華語與本土語言(雙語)讓人的大腦灰質密度增加,解決衝突與決策功能上發展較早、能力較優、決策控制能力隨年齡退化速度較慢、出現痴呆症癥狀晚四年。所以學習華語與英語(雙語)就會讓人的大腦灰質密度減少,解決衝突與決策功能上發展較晚、能力較差、決策控制能力隨年齡退化速度較快、出現痴呆症癥狀早四年?

學習雙語原本就是趨勢這個不必討論,而雙語裡面有英語,不但可以提升智力、延緩老化,更可以向歐美學習科技、增強個人的專業能力、與世界各國的人才競爭,更可以讓台灣與世界接軌,提升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不但有助於「智力」發展,更有助於「荷包」增長,利國利民何樂不為?我們不能因為「不知」就繼續「不明」,造成台灣在競爭力及經濟上的損失,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

國家競爭力靠的是穩紮穩打的科技實力,不是自信靈魂及自覺!

另外這篇文章還提到:上述這些雙語能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研究對象,都是指日常使用雙語、具高流利度為基本前提,學外語並不會帶來這些好處,所以我只好花時間查了Bialystok的論文:

Bialystok, E., Craik, F. I., Green, D. W., & Gollan, T. H. (2009). Bilingual mind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0(3), 89-129.

我的閩南語其實還不錯,結果這篇論文一打開,發現這種能讓我「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本土語言完全派不上用場,結果只能用會讓我「智力衰退、加速老化」的英語來閱讀這篇論文,向歐美學習。論文內容提到學外語並不會帶來這些好處,是因為台灣人沒有日常使用英語等外語的環境,意思是如果有的話就會帶來這些好處,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創造讓台灣人有日常使用英語的環境?

當我們看到台積電美國晶圓廠移機典禮台上這麼多優秀的台灣人,在國際的舞台上,當著美國總統政要和這麼多國際企業的執行長面前充滿自信侃侃而談,他們靠的是流利的英語和穩紮穩打的科技實力,去查查他們的學經歷,那才是台灣人的自信靈魂及自覺,同時也代表台灣的實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我們要打的是國際杯,不是象牙塔裡的小遊戲。

任誰都知道台語、客語、馬祖語及各原住民語言面臨消亡的危機,所以文化部提出具體保障措施,規劃七大執行策略,加強耆老訪談、齊備各語語料庫及資料庫平台、廣辦全國性競賽、各類型營隊及推廣活動、培育母語家庭、補助法人及民間製播影視音節目及數位內容產製、強化國家語言教學資源、發展多元數位科技開發應用等,我個人非常支持,這樣還沒像韓國、冰島那樣力挺本土語言嗎?

學校將本土語言定為「選修」,讓有興趣或有需要的學生可以擁有學習管道,是非常恰當的做法。至於是要選擇「本土語言」來提升智力、延緩老化;還是要選擇「英語」來提升智力、延緩老化、向歐美學習科技、增強個人的專業能力、與世界各國的人才競爭、讓台灣與世界接軌、提升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同時也有助於個人「荷包」增長,那是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憑什麼剝奪我們選擇的權利?

文學背景談產業科技諸多謬誤,更突顯跨領域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最後這篇文章還強調:現在在學校裡,只有部份學期每週必修一小時的本土語言課,根本是大大不足!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以台灣各地區主要的在地族群本土語言做為不同學科的教學語言。這是想要把孩子壓垮,還是想要把老師整死?或是想要強迫學生必修之外,甘脆連老師都一起強迫必教,這樣才能為你和你的學生創造滿滿的就業機會?

文學背景不了解產業科技發展與國際競爭現況其實很正常,這再次證明了跨領域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不過我用流利的華語講解科技的Youtube頻道《曲博科技教室》目前只有26萬粉絲,我常在想如果我能用流利的英語講解那至少會有260萬粉絲,很可惜我不能,因為我的英語太差,或許改天我用本土語言來講解看看會增加多少粉絲?

能夠解決產業問題,才不會與產業脫節,就不會有低薪的問題。請別誤會我把學校當成職業訓練中心,我知道學校教育不該是職業訓練中心,但是學校教育也不該是象牙塔,自顧自的關在裡面,幻想外面世界的產業如何發展,然後抱怨外面的薪水太低。

坦白說,如果時間允許,每個人都應該多學一些語言,可以提升智力、延緩老化,最好所有本土語言都學起來,這個我完全認同,能夠同時學會八種語言更是讓我羨幕不已,問題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選了這個就只能放棄那個,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優秀可以同時學會八種語言,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能取捨,人生原本就會面臨很多「選擇」,所以本土語言「選修」合情合理。

我的同學們有的在Google、Amazon、Microsoft、IBM、Intel這些外商公司,把國外的尖端科技帶回台灣;有的在Morgan Stanley、UBS、J.P. Morgan,把全球化的金融服務帶進台灣;有的在台積電、聯發科這些本土企業,把台灣的產品行銷到全世界。他們在這些企業擔任要職,從來沒有低薪的問題,靠的就是專業的知識與流利的英語,他們才是我想要學習的對象。至於你想要向誰學習,我都沒有意見,因為那是你的選擇,我完全尊重,但是也請你尊重我選擇的權利!

要向誰學習?該怎麼選擇?我相信大家會做出正確的判斷,不必政府用法令強迫,更不需要產業科技的外行人來替我們決定。

【後記】以上內容對事不對人,我們還是必須感謝台灣許多教授們對推廣本土語言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同時我個人也感謝這位教授的發文,讓大家聽見不同的聲音。

References

[1]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499840
[2]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ki/倫敦地下鐵
[3] https://technews.tw/2022/12/05/indias-first-wafer-fab-is-close-to-the-official-start-time/

英語和國家競爭力不能畫等號?多學本土語言是救你還是救台灣?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教育部108課綱將本土語言列為「必修」,同時降低自然學科的必修時數,讓第一線的台大電機系教授憂心忡忡,連台大新生的成績都往下掉!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人才培育的問題影響產業很大,新一代人才危機浮現,嚴重影響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499840

倫敦地下鐵 - 維基百科

倫敦地下鐵或倫敦地鐵(英文:London Underground,當地簡稱:(the) Underground、花名:London Tube/(the) Tube(管))係英國倫敦嘅地下鐵系統,主要服務大倫敦同周邊地區,由倫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TfL)營運。而家倫敦地下鐵有11條路綫,服務272個站,全長402公里(250英里),係全世界最大嘅地下鐵網絡之一。 除咗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ki/%E5%80%AB%E6%95%A6%E5%9C%B0%E4%B8%8B%E9%90%B5

仍積極遊說台積電投資,但印度首座晶圓廠近動工時程

印度商業媒體 Mint 報導,印度卡納塔克邦 (Karnataka) 訊技術、電子和技能發展部長 Ashwath Narayan 表示,如果印度及時批准,則 ISMC Digital 預計在卡納塔克邦斥資 30 億美元興建晶圓廠的計畫可能會在幾個月內開工。 5 月有相關財團準備在印度建立晶圓廠的消息...

https://technews.tw/2022/12/05/indias-first-wafer-fab-is-close-to-the-official-start-time/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