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中華,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海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
披荊斬棘,誰與爭鋒


轉自
台北政大同學群
(網文)


我原本就預料共產黨當局和美國的這次會談可能要開罵,只是沒想到罵得這麼兇。這是中美兩國180年的外交關係史、甚至是整個世界外交史上的關鍵時刻。共產黨說的這句「難道我們吃洋人的苦頭還少嗎」?頓時刺激了我這個歷史學人的職業神經。

歷史與現實,有時是驚人的相似,有時也是令人感懷的對比。1900年是庚子年,1901年是辛丑年;2020年也是庚子年,今年也是辛丑年。間隔了120年。

1901年的中國政府,和外國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4.5億中國人一人一兩白銀,支付了「庚子賠款」。2021年的中國政府,和世界霸主公開叫罵,因為這個霸主集結了新的「八國聯軍」、想讓中國再次支付「庚子賠款」。

區別在於中國方面的談判者:孤立無援、滿臉屈辱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奕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換成了針鋒相對、唇槍舌劍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區別更在於中國方面的國力。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120年前的中國,更不是1840年的中國。

清帝國政府不是沒有外交人才。郭嵩燾、薛福成、何如璋、曾紀澤、張蔭桓、楊儒、黃遵憲、張蔭棠……哪一個不是超群絕倫的外交先驅?但是,能挽救大清帝國喪權辱國的悲慘命運嗎?能避免「一割香港、再割東北、三割臺灣,一賠4千萬、再賠2億、三賠4.5億」的割地賠款嗎?能抵抗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美國的蠶食瓜分嗎?能解決「亡國滅種」的危機嗎?

北洋軍政府不是沒有外交人才。伍廷芳、汪大燮、胡惟德、孫寶琦、陸徵祥、顏惠慶……哪一個不是瑚璉之器的外交砥柱?但是,能改善中華民國任人宰割的國際處境嗎?能洗刷《二十一條》的「五·九國恥」嗎?能在巴黎和會上為中華民國爭取屬於戰勝國的合法權益嗎?能應對日本、英國、法國、美國的咄咄逼人嗎?能擺脫「次殖民地」的不幸遭遇嗎?

國民黨政府不是沒有外交人才。施肇基、陳友仁、王正廷、王寵惠、伍朝樞、顧維鈞、郭泰祺、傅秉常、蔣廷黻、魏道明、何鳳山、楊光泩、葉公超、沈昌煥、朱撫松、錢復、歐鴻鍊、胡志強、介文汲……哪一個不是出類拔萃的外交棟樑?但是,能不讓外國艦船在中華民國的江河湖海暢行無阻嗎?能在國際舞臺上阻擋日本的侵略腳步嗎?能展現自己作為世界四大國(美蘇英中)的實力嗎?能不被美蘇兩大霸主在雅爾達會議上玩弄於股掌之中嗎?能制止外蒙古的獨立嗎?能維護自己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美蘇英中法)的尊嚴嗎?能不讓美國大兵駐紮在中華民國領土之上嗎?能不讓我們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淪為僅有250年歷史的美國的附庸嗎?能不唯美國馬首是瞻、不仰美國人的鼻息嗎?

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陸徵祥的那句感慨「弱國無公義、弱國無外交」,同樣適用於今天。所謂「強權即公理」,但實際上,公理在強權面前,無比脆弱。弱小的國家,在21世紀依然會任人宰割、飽嘗屈辱。哪怕你多麼地義正辭嚴,別人也不會搭理你;哪怕你受了多少委屈,別人也不會同情你;哪怕你擁有真相,別人也會污衊為「謊言」;哪怕正義在你那一邊,別人也會把你扭曲成「邪惡」。

120年過去了。2021辛丑年的中國,早已不是1901辛丑年的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但世界還是那個恃強凌弱的世界。世界沒變,只是中國變了。變的不是外交人才,而是外交人才在面對洋大人時所倚仗的國際政治影響力、軍力、經濟總量、貿易總額、文化軟實力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全面的綜合國力。

熟知我國歷史尤其是1840年以來的苦難歷史的我,看到我們中國的變化,甚感欣慰。

國有中華,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海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
披荊斬棘,誰與爭鋒?

歷史與現實交錯下,是煥然一新、蒸蒸日上的中國與中國人,是未來可期、前景光芒、必將重返世界之巔的中華民族與中華兒女!

👍一篇寫得非常確切詳盡的中国近代史文章,激勵我中華兒女,在當今世紀,勇往直前,迎難而上,乘風破浪,復興我中華民族,勇敢榮耀地站立於當今世界民族之林 🙏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這則訊息中有一些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訊息中提到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是否有被歷史事實所支持,或者是否有被誇大或曲解的可能性? 2. 訊息中對於中國政府、外交人才以及國際關係的描述,是否客觀中立,或者是否帶有明顯的偏見或立場? 3. 訊息中對於中國當代國力和國際地位的評價,是否符合客觀事實,或者是否存在過度美化或誇大的情況? 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該保持批判性思考,並透過查證資料和多方觀點來獲取更全面的資訊,以免受到單一觀點或偏頗資訊的影響。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