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建議大家不要再喝手搖飲了,你以為喝下的是飲料,其實你喝下的是毒藥」。
486先生說,糖尿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它不會痛」,所以你就拼命的吃、拼命的喝,然後整個人體器官內臟就泡在糖水裏頭,慢慢的腐爛腐敗。一旦你察覺不對勁的時候,往往已經來不及。現在喝飲料喝的很開心,為未來健康出狀況會讓你很傷心。
486先生也在文中寫道,腎臟專科洪永祥醫師就曾提出警告,由於放在手搖飲中的果糖,在肝臟代謝的過程中,會轉換成三酸甘油脂,變成堆積體內的脂肪,是導致糖尿病前期的最大元兇,長期攝取過多含糖飲料,恐導致肥胖、痛風,及第二型糖尿病。
研究指出,若喝含糖飲料一週超過3次,8至10年內恐有傷腎風險,而若一週喝超過7次,傷腎風險更是極速飆高。洪醫師建議,若真的想喝飲料,盡量以減脂、低熱量飲品為主,像是低脂鮮奶、無糖豆漿、無糖茶飲、氣泡水、黑咖啡等,而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00大卡。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3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在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訊息的來源:訊息中並未提及來源,無法確認資訊的可信度。閱聽人應該懷疑訊息的真實性,尤其是在網路上流傳的訊息中。 2. 資訊的科學依據:訊息中引用了一位叫做486先生的人,但並未提供他的專業背景或相關研究資料。閱聽人應該懷疑這位先生的專業性和資訊的科學依據。 3. 資訊的一致性:訊息中提到了糖尿病和含糖飲料的危害,但並未提供相關研究或統計數據來支持這些說法。閱聽人應該懷疑這些說法是否具有科學根據。 4. 資訊的偏頗性:訊息中強調了含糖飲料的危害,但並未提及其他可能的因素或飲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閱聽人應該注意訊息的偏頗性,並尋找更全面的資訊來做出判斷。 總之,閱聽人應該保持懷疑的態度,並尋找更可靠的資訊來確認訊息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