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報導:

摘自:中國國防報
作者:培進 陳啓

據8月3日《解放軍報》報道,我國科學家將基因打靶技術應用 於凝血調節機 制的研究,建立了蛋白質Z缺失和凝血因數突變的動物模型,解決了一個長期懸而 未決的科學難題。這條資訊,從一個 側面說明,先進生物技術掌握在愛好和平人 們的手裏,完全可以爲人類造福。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另一個嚴峻的現實— ——基因 正在被人變爲武器。

有人說,只需幾十克超級熱毒基因武器,就足以使億萬人死於非命。究竟什 麽是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有什麽特點?人類有沒有辦 法對付它?本文對這些問題 試作粗淺回答。

��基因工程與基因武器 �

基因工程又叫作脫氧核糖核酸重組技術。它是在分子遺傳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它的原理用一句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叫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中的道理是因爲任何生物都 具有遺傳性,能將生物體的一些本質特徵代代相傳。生物之所以會有遺傳性狀是因爲在所有生物體內都存在著遺傳物質。 這種遺傳物質就叫作“基因”。而基因工程可以做到人爲地使個別基因重新組合 ,並將這一重組的基因引入某一細胞中,使這些細胞改變原來的性狀,表達出新 的遺傳性狀來。

基因武器又是怎麽回事呢?在生物遺傳工程技術的基礎上,用人爲的方法,按照軍事上的需要,利用基因重組技術,複製大量致 病微生物的遺傳基因,並制 成生物戰所用的製劑將其放入施放裝置內,就構成了基因武器。基因武器也叫遺 傳工程武器,由於是用來 攻擊特定人類種族,故也稱爲“種族武器”和“種族炸彈”。

��基因武器的特點

基因武器的威力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有精確的敵我分辨 能力,只攻擊敵方特定人種。(2)難以防治,有抗藥性,有傳染性。秘密施放,難以察覺;若已 察覺,也很難破譯其遺傳密碼並進行有效治療。只在所攻擊的同類人種中有傳染性。(3)殺傷力大,成本低廉,運用遺傳工程技術可以大量生産。(4)對敵方 有 強烈的心理威懾作用。

��基因武器對未來戰爭可能造成的影響
�基因武器與其他現代化武器比較,除不易防禦和被害後難治療 等特點以外, 還有成本低、易製造、使用方便、殺傷力大等優勢。基因武器可以用人工、普通 火炮、軍艦、飛機、氣球或導彈進行施 放,可以投在對方的前線、後方、江河湖 泊、城市和交通要衝使疾 病迅速傳播。有人計算,用5000萬美元建立一個基因武 器庫,其殺傷能力將遠遠超過一座50億美元建成的核武器庫。將一種超級出血 熱 菌的“基因武器”投入對方水系,會使水系流域的居民多數喪失生活能力,這要比核彈殺傷力大幾十倍。一旦基因武器投入未來戰 爭,將使未來戰爭發生巨大變化:

戰爭模式將發生變化。敵對雙方可能在戰前使用基因武器,使 對方人員及生 活環境遭到破壞,導致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喪失戰鬥 力,經濟衰退,在不流血中被征服。

軍隊的編制體制結構將發生變化。戰鬥部隊將減少,而衛生勤 務保障部隊可能要增加。

戰略武器與戰術武器將融爲一體。未來戰場成爲無形戰場,使戰場情況難以 掌握和控制。

爲軍事防禦和軍事醫學研究帶來新課題。
��如何面對基因武器的挑戰?
�儘管有人在從事基因武器的研究,但也有人在積極研究對基因武器的防護。 據報道,有的國家早在80年代就開始對生物戰劑防護措施的研究工作,並研製出多種預防生物武器侵襲的疫苗。1997 年,美國國防部長科恩下令,自當年起,所有美國現役軍人和後備役軍人必須按規定接種生物戰劑防護疫苗,並於2003年前 全部接種 完畢。1998年4月,美國總統克林頓主持會議討論有關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發展與軍事的關聯。同年5月,克林頓下令加強防生化戰疫苗和抗生素的儲備,以應付可能發生的生物戰。2000年1月,美國防部對核化生防護戰略進行調整,提出建立防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軍兵種聯合計劃,改進武器系統聯合作戰能力,提高非傳統作戰能力,提高非傳統作戰樣式的認識,調整防護裝備的研製開發、采 辦、經費投入、計劃和人員部署。1999~2003年美將投資46億美元用於化學生物 戰。

據1997年7月外電報道,英國已組織由軍事專家、遺傳學家、生物學家和律師組成的小組,研究種族基因武器的可能性及對策。

有矛就有盾。人類面對基因武器的威脅絕不會束手無策。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在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資訊來源:這則訊息引用了《中國國防報》和《解放軍報》作為報導的來源。閱聽人應該注意這些報紙的可信度和獨立性。 2. 作者身份:訊息中提到作者是培進陳啟,但我們無法確認這個作者的背景和專業。閱聽人應該對作者的身份持懷疑態度。 3. 資訊內容:訊息中提到了基因武器的存在和威脅,但這些資訊並未提供具體的證據或來源。閱聽人應該對這些資訊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持懷疑態度。 總之,閱聽人應該對這則訊息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並儘量尋找更多可靠的資訊來源來驗證這些資訊的真實性。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