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有應用物理系(])
日本311大地震已經過了12年,當年台灣人對日本救災的踴躍捐款,可以說是後續「台日友好」持續升溫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也一向是台灣人最愛旅遊的國家,根據觀光局的統計,經過三年疫情的邊境封鎖,今年終於開放後,光是前半年國人就有179萬人次到日本,海放其他國家。

日本雖然已經逐漸從地震與海嘯所造成的破壞中恢復,但是還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福島核電廠的災變。

從今天(2023/08/24)開始,日本就要開始將福島核電廠災後處理的廢水排放到大海中,由於裡面含有放射性的氚(氫的同位素,原子核為一個質子與兩個中子)以及碳-14,引來周邊各國的疑慮與抗議。

為什麼核電廠出事,會產生一大堆放射性廢水呢?

因為災變發生時,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反應爐停下來,可是當時所有的控制裝置全部都完蛋了,所以只好硬幹:把大量的海水注入反應爐,用水來冷卻它。不過反應爐內已經有大量因為核反應產生的放射性廢料,這個名單非常的長,除了前面講的氚以及碳-14之外,還有鍶-90、碘-129、錳-54、銫-134、銫-137、鈷-60…還有很多,族繁不及備載。

這些廢水超過一百萬噸,先用一堆巨大的容器把裝起來,之後再來處理。

接下來,由日本的Toshiba以及美國的Kurion的過濾系統,先處理一波,去除油污以及水中部分的銫跟鍶。

然後日本建立了一套「阿爾卑斯系統」(ALPS, 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先進液體處理系統,不過日文資料中稱之為「多核種除去設備」)來處理這些裡面有一大堆放射性核廢料的水。

好在這些有的沒有的元素,由於具有各自物理與化學性質,我們有很多方法來分離它們。簡單的說,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ALPS想成是家裡的「軟水器+逆滲透濾水器」的巨大豪華版。這個系統用來除去放射性核種的原理是:

前處理一:加入適當的化學藥劑,讓鐵沈澱,這個過程也會除去一些鈷跟鎳。

前處理二:將前處理一處理完的水,加入另一種藥劑,以除去碳酸鹽,以及鈣離子、鎂離子這些會阻礙後續吸附作業的成分。(這個過程看起來跟「軟水器」有像,可能用的也是離子交換的方法)

吸附:前處理完畢後的水,就會依序送到,後面的16支吸附塔。每個吸附塔針對不同的元素,利用多孔隙材料加上對應的吸附劑,讓這些核種吸附在裝置上,然後進入下一支吸附塔。

在ALPS之後,又擴充了「ALPS改」(Improved ALPS)以及「ALPS零式」…不是啦,是「高性能ALPS」(High Performance ALPS),來提高處理的產能。

經過這樣的重重處理之後,絕大部分的核種都可以去除的安全標準以內,例如鍶元素處理過後濃度可以降低至處理前的1/100000。然而,還是有一種放射性元素還是無法去除,那就是氚。因為它是氫的同位素,所以除了質量比較大以外,其他所有的物理化學性質都跟氫一模一樣,所以要把「氚水」(水分子中的氫換成氚)從正常的水分離出來,只能利用質量不同這一點,就跟我們在「歐本海默」的電影裡面看到,要從鈾-238裡面分離出能當作核燃料的鈾-235,你只能用氣體擴散、質譜儀、加速器、離心機這些方式,當年要濃縮幾公斤的鈾-235,就已經累得要死,要用這種方式來分離上百萬噸的水中的氚?別開玩笑了!

那怎麼辦呢?首先這些水已經擺在桶子裡12年,而氚的半衰期也是12年多,所以已經有一半的氚變成氦-3跑掉了,劑量自動減半了。

然後就是排放前再加100倍的水稀釋,排出時,這些廢水的輻射劑量大約是1500 Bq/L,也就是每公升每秒鐘發生1500次放射性衰變:氚放出一個電子後變成氦-3。這個劑量已經由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到福島採樣,送到IAEA轄下位於奧地利與摩納哥的實驗室檢驗、並且還送到法國、南韓、瑞士與美國的多個實驗室進行獨立的查核後確認。

國際衛生組織(WHO)對於氚的劑量規定,是10000 Bq/L,所以這些廢水的輻射量已經低於WHO的安全標準七倍。

在IAEA 8/24 發佈的新聞稿中,也重申廢水經過ALPS處理之後,已經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在良好控制的步驟下,逐步排放到海洋中,對於環境與人類造成的影響可以忽略。

好啦,官方說法就是這樣,至於各位相不相信,能不能接受,要不要去抗議,這就不是科學方面的問題了!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話都給我說就好 其之398

圖一:2011/03/11 的日本東北大地震以及接著而來的海嘯、核電廠災變,令人餘悸猶存。(Generated by Midjourney)

圖二:ALPS系統示意圖(來源:東京電力)

圖三:ALPS 系統的核廢水處理以及排放系統示意圖。(來源:IAEA)

#福島 #處理水 #氚水 #核電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SQTB1os6MUcjHBgNRXM2eFYDW1KXVQAoUHtsoMECNyysUZ2XGBNatk1g8gW3hKPTl&id=100064274606396&mibextid=9R9pXO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2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Lopi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true 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Lopi
(1)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強調,這些核廢水將經過 先進液體處理系統 ALPS處理,過濾多種放射性物質後,符合國際標準後再行排放大海,這是真實的。
(2)但是畢竟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排放,存在著未知之數。國際綠色和平在2023年8月24日為此發表"反對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的三個原因" 參考[4]
--(A)聲明認為日本政府對於《先進液體處理系統 ALPS》技術處理能力過於樂觀,而且長達30年的排放對ALPS過濾系統的可靠性是一大考驗,擔憂核廢水中鍶90,碳14,以及銫137、碘-129和鈷60等放射性物質會進入在水中。
--(B)排放非唯一方案:可興建更多儲存設施,
--(C)違反人權及國際公約義務

References

[1]維基 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
[2]BBC:核災廢水與核電廠廢水哪個更可怕? 2023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6264193
[3]福島核廢水為何「與別不同」? 2021
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issues/oceans/update/26888/一文解釋-福島核廢水為何「與別不同」/
[4]綠色和平: 反對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的三個原因 2023
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issues/climate/update/39826/綠色和平回應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

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排入大氣 編輯  2011年3月19日所計算出銫-137被排入至大氣中的濃度依據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在2020年所發布的報告顯示,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大量廢棄物進入大氣,最終約有80%經過降雨等過程沉積在海洋中[29]。其中,向大氣所釋放的碘-131及銫-137的總量分別為100,000至500,000 TBq之間及6,000至20,000 TBq之間。碘-131及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

福島核災廢水與核電廠廢水哪個更可怕?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持續指責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不負責任」,並指責國際原子能機構袒護,排放是否安全的爭論糾纏在科學與政治之間。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6264193

一文解釋 - 福島核廢水為何「與別不同」?

近日,日本政府決定將超過125萬噸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嚴重威脅環境生態與人類健康。任何核電運作都會產生禍延千年的核廢料,而將核廢料排放到自然環境都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亦是為甚麼綠色和平一直在全球倡議廢核的原因。福島這次核廢水排放,引起高度關注,讓我們從科學角度分析這事件的嚴重性。

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issues/oceans/update/26888/一文解釋-福島核廢水為何「與別不同」/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