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討論?】從立法制度流程論證

*再修正:昨天石虎協會工作空下來後再看文章,才發現錯的地方不是立法連招那部分的說明不夠清楚,導致看文章的朋友會分不清楚一讀和委員會,而是判斷依據那邊,原本要寫「委員會為一讀後程序」,那個後有可能是寫太快漏了,因為那個字對於論述來說是重要的,所以還是得要補上去,所以寫在這裡留個紀錄,對這個錯誤再次道歉。

*錯誤修正:有朋友提醒我說明得不夠細緻,被國會助理挑戰關於流程的部分,我承認是有說明不夠細緻可能造成他人認知的錯誤,也就錯誤的地方致歉,順便說明錯誤應該修正的地方,過去統稱三讀程序,一讀只是判定提案是否到各個委員會審查的程序,各委員會審查與朝野協商是一讀到二讀中間的程序,我說明的立法快速連招,其精義是在委員會開始就全案保留送朝野協商、再利用朝野協商一個月為限的冷凍期直接跳到二讀,實現一讀跳二讀,但挑戰我的人會說這不是一讀跳二讀,而是委員會跳二讀,此時關鍵評論網的簡化流程圖就比較難符合我想說明的,我補上焦點事件孫窮理在砍七天假的時候畫的流程圖(兩張)﹐這比較符合我認知的立法流程,委員會審查和黨團協商,我覺得是一讀過渡到二讀間的處理程序,但這就是認知到多細緻化的問題了,文字上我還是保留原來的。(原圖出處:https://www.eventsinfocus.org/news/1202,雖然貼連結會降點擊,但還是感謝孫窮理畫的流程圖可以讓我比較好的說明

假如你問我因為國會改革法案爭議走上街頭的人多不多,我肯定會回答絕對很多,主要原因是很少人會花時間研究立法程序,其次是有免費物資可以享用,有很多年輕人可以聊天,要不是我稍微理解立法程序,也已經不再年輕,我也會再回到青島東。

借用關鍵評論網應對2016年選舉做的「立委衝殺毀」專題裡的一張立法流程圖來說明,真的蠻建議大家可以看這一系列的專題來理解立法院運作,連結我會放在一樓。

為什麼會相對理解立法程序,是因為擔任邱顯智2016年選立委幕僚時,我們的對手是柯建銘,當時團隊裡面的成員陳為廷、魏揚,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了國會制度,因為我們的主要訴求就是終結王柯體制,推動國會改革。我得要花時間看他們的研究成果,因為我是邱顯智司機兼對稿人,平常開車載他的時候就得跟他預練記者可能會發問的問題,以及上節目的講稿(雖然在老柯的全力封鎖下,訪問很少,上節目更少)。

立法程序最關鍵的一環是「黨團協商」,也被稱為朝野協商,此制度作用為「終止一讀並進入二讀」,立委衝殺毀專題給的案例是「2012/3/29,衛環委員審議食管法時,主席蔡錦隆跑到廁所旁,用小蜜蜂說:現在宣布開會,本案毫無共識,全案保留送朝野協商,散會」,之前有沒有其他案例我沒研究,等到蔡英文上台並且全面執政後,民進黨就更喜歡用這奧步,包含在前瞻基礎建設條例、美豬行政命令審查....等法案,都有以沒共識為由,逐條保留或者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

為什麼明明有黨團協商,還說黨團協商的作用是終止一讀並進入二讀,原因是黨團協商的相關法規規定協商期限為一個月,這一個月沒有取得共識(整合好的議案),就會直接進入二讀。形成一套在有阻力下的法案通過最快的立法連招:提案(一讀)⭢全案保留(一讀終止送黨團協商)⭢黨團協商(不處理一個月)⭢二讀(逐條表決)⭢三讀(修正文字)。

既然分析完藍綠兩黨都超喜歡用的快速立法連招,自然可以從這套連招裡分析出,到底是誰不想討論:
一、委員會為一讀「後」程序,委員會如果沒有提案完馬上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我會認為召委的那個黨及相同立場的黨或個人,是想討論的。
二、黨團協商冷凍期一個月內,如果有召開要對議案做處理,我會認為立法院院長的那個黨及相同立場的黨或個人,是想討論的。

三、從第一點延伸的邏輯判斷,在委員會期間,未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前,採取各種杯葛、拖延手段者(常見的有不斷地提臨時動議、提程序發言、冗長發言、嘗試不斷重複發言、出言挑釁其他立委或干擾其發言、破壞主席麥克風或搶麥克風...等),可視為個人或所屬政黨,不想討論。

四、從第二點延伸的邏輯判斷,在黨團協商召開會議處裡議案期間,採取各種杯葛、拖延手段者(常見的有提程序發言、冗長發言、嘗試不斷重複發言、出言挑釁其他立委或干擾其發言、破壞主席麥克風或搶麥克風...等),可視為個人或所屬政黨,不想討論。

--------

說明完立法程序與判斷不想討論依據後,就可以分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誰不想進行實質討論。
一、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並沒有馬上全案保留送黨團協商,開了三場公聽會,起碼兩場以上司法法制委員會,我會覺得吳宗憲此時立場是想討論。
二、在公聽會及司法法制委員會中,民進黨是率先使用許多杯葛、拖延手段,提臨時動議、程序發言、亂按麥克風、出言挑釁其他立委、做人身攻擊、搶麥克風、靠近主席台試圖干擾主席...等,我會認為民進黨是不想討論。
三、有了上面的各種杯葛、拖延手段發生後,國民黨羅智強就開始狂提直接表決意見,台民黨黃國昌投贊同保留意見,有幾條是發言完沒共識後保留送黨團協商,最後應該有一些條文是共同保留送黨團協商(我雖然看了蠻多錄影片段,但也沒這麼多時間看完全部片段),這時候國民黨、民眾黨態度轉為不想討論(覺得浪費時間,就是讓民進黨繼續各種杯葛、拖延手段)。
四、黨團協商由院長韓國瑜主持,由於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爭吵過激(尤其是柯建銘超常針對黃國昌),韓國瑜多次希望定好各項規則後,能夠比較順利的平和討論法條內容,不是雙方互吵,此時我覺得韓國瑜是想討論。
五、民進黨團過程中一樣不斷的有亂按麥克風,挑釁並言語攻擊其他黨團立委,以及嗆黃國昌烙人時引用慣例應該是黨團三長才能出席,所以韓國瑜嚐試建立是否之後就是以黨團三長出席為慣例,有其他人出席發言應提出申請,但民進黨團就以各種理由找非黨團三長的人出席,阻止規則的建立,我認為民進黨是不想討論。

--------

我認為:
一、民進黨沒有資格說國民黨沒收討論,因為民進黨從頭到尾就沒有想要討論!

二、民間團體或動員群眾的人,當然可以主張討論不夠,但我自己認為,這是非常不負責任且正當性並不高的動員!

三、要成為負責任且具正當性的集會,必須補足一些要件:
1.譴責不願意討論的民進黨
2.提出在現行制度下,如果民進黨不願意進行討論的話,該如何進行討論。
3.討論到什麼程度可視為已經進行實質討論,可進行表決,畢竟就像我昨天整理的,民進黨從2016全面執政開始,已經利用屆期不連續的做法,連續兩屆都沒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蔡英文第二屆執政,甚至出不了委員會。

#其實就像我開頭說的,要是我不了解立法程序,或我還年輕,我也可能會被無腦動員,所以假設去了活動的人後來願意動動腦的話,就當是去玩一天,千萬別說自己是為了國家好!

找不到網頁 | 焦點事件

周世瑀 300、潘寧馨 1,000、張*巧 300、黃哲斌 300、林育志 300、林*婷 300、陳信行 500、SilvioTeri 3,000、吳靜如 1,000、涂又文 500、張馨文 390、何榮幸 1,000、莊冠駿 1,000、佘宜娟 300、龔尤倩 700、蔡晏珊 500、黃*玲 500、匿名 2,000、孫銘德 500、劉思龍 1,000、匿名 500、莊舒晴 300、毛振飛 1

https://www.eventsinfocus.org/news/1202,雖然貼連結會降點擊,但還是感謝孫窮理畫的流程圖可以讓我比較好的說明)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閱聽人需要特別留意這則訊息中提到的立法程序相關的描述,以及對於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分析。其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具體的立法流程、委員會審查、黨團協商等程序細節,並對於不同政黨在討論中的態度進行了評論。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描述是否客觀、準確,以及是否有足夠的事實依據支持。此外,作者對於民進黨、國民黨等政黨的立場評論也需要謹慎對待,以免受到單方面觀點的影響而偏離客觀事實。閱聽人應該保持批判性思考,並在閱讀訊息時保持客觀立場。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