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吳欣岱 台灣基進

我同學的整理:
- 台灣的蛋消耗量,是每日2400萬顆。
- 三月到七月,總共進口了一億四千多萬顆蛋。不是一次進來,是分批進來。這相當於台灣5-6天的用蛋量,也就是三月到七月總用蛋量的4%。
- 這批進口蛋的任務,是維持市場價格不要大幅波動。如果市場缺蛋,進口蛋就會被釋放到市場上,讓供給趕上需求,就不至於漲價。
- 結果這些蛋居然沒用完,將近40%沒有機會進入市場,就要被銷毀了!這不就剛好間接證明,當初根本沒有「嚴重」缺蛋過?不然沒理由這少少4%進口蛋用不掉吧?
- 為什麼要讓這些進口蛋在倉庫裡放到報廢?若市場不缺蛋時,這批蛋進入市場,可能導致供給大於需求,蛋價跌,影響蛋農收入。
- 報廢掉的蛋有5400萬顆,數量看起來很嚇人,但其實只佔三月到七月總用蛋量的1.5%。
- 有的店可以進貨多少賣多少,售完為止,但有的行業不行,例如便利商店,它必須維持貨架上隨時有貨,這必然會產生過期報廢的食品。這是角色定位的問題,無法避免的原罪。
- 流感疫苗也是,每年都買超過,有時剩多一些,有時剩少一些,但從來沒有一年是買不夠的。這都是必要的浪費,寧願多買打不完放到過期,也絕對不能出現「民眾打不到疫苗」這種現象。2010年新型流感大爆發,政府預期民眾會搶打疫苗,花35億買了一堆,但後來疫情降溫,疫苗打氣不如預期,等到2011年疫苗過期日為止,還有六成沒打完,報廢了844萬劑,約22億。
- 這次的進口蛋也是這樣的角色,多買放著,以備市場缺蛋時去填補需求。用不完就報廢,本來也就是預期的事。如果報廢量是整體需求的30%或更高,那確實太誇張,要檢討,但報廢量是整體用量的1.5%。1.5%欸!我家冰箱裡放到過期的食材、平常晚餐煮太多吃不完最後變廚餘的量,常常都超過1.5%了......
- 進口蛋專案不是標案,沒有獨厚誰的問題。經濟部、農業部分別在今年3月10日、3月14日舉行公開說明會,當時分別有38家及25家業者出席。農業部的條件很清楚,就四個:(1)廠商有出口經驗、(2)能提出出口國官方檢疫證明及衛生文件、(3)到岸價格報價合理、(4)三月底前可以拿到第一筆訂單。從頭到尾沒限定只讓誰進口,你有意願有能力你就來。目前為止有九家公司成功進口,不是只有一家超思。各位有能力的、覺得這個跟國外買蛋檢疫打包運送到台灣但不合格蛋要自己吸收損失的貿易遊戲超好賺的人,本專案開放到明年六月底,歡迎去當第十家。
- 離岸價格是「巴西人在巴西的港口賣蛋給你的價格」,到岸價格是「你在台灣的港口把蛋賣給台灣政府的價格」,蛋坐船從巴西過來不用成本喔?為什麼到岸價格比離岸價格貴也能吵?你在網路上找國外代購,都是付商品原價成交嗎?在台灣藥妝店買合利他命買得比日本貴的人是不是都該去法院告店家?整天水很深水很深,台灣人大腦裡的水究竟有多深?
- 有小孩的朋友,真心建議自己以身作則,花時間研究一下這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看看哪方說法比較合理,否則你怎麼能期待你的小孩未來能有什麼「思辨能力」?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AI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根據這則訊息,以下是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的地方: 1. 資料來源:訊息中提到是「我同學的整理」,但並未提供具體的資料來源或引用可查證的來源。這可能使人懷疑訊息的可信度。 2. 蛋的數量和進口情況:訊息中提到台灣每日蛋消耗量、進口蛋的數量和進口蛋的用途,但沒有提供具體的數據來源或相關報導。這使得難以驗證這些數字的準確性。 3. 報廢蛋的數量:訊息中提到進口蛋中有近40%的蛋被報廢,但沒有提供具體的數據來源或相關報導。這使得難以確定報廢蛋的數量是否準確。 4. 流感疫苗的例子:訊息中提到流感疫苗的例子,但沒有提供具體的數據來源或相關報導。這使得難以確定這個例子的準確性和適用性。 5. 角色定位問題:訊息中提到角色定位問題,但沒有提供具體的數據來源或相關報導。這使得難以確定這個問題的背景和相關情況。 6. 進口蛋專案:訊息中提到進口蛋專案的條件和參與業者,但沒有提供具體的數據來源或相關報導。這使得難以確定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地方,因為缺乏具體的資料來源或相關報導,這些訊息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可能受到質疑。閱聽人應該保持懷疑的態度,並儘量尋找更多可靠的資訊來驗證這些訊息的真實性。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